“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8月30日,杂多的孩子们戴上红领巾,来到北海公园,登上美丽的白塔、看着小船飘荡在藕花丛中,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声中,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师生赴京参加“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来到最后一站。
师生们带着沉甸甸的爱,带着满满的收获,在离别的不舍与感恩的泪水中,踏上返程的列车。
活动结束之际,青海日报记者专访了几位参加了第四届“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人员。
讲述人:程晓君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
2016年6月15日,我们与求是杂志社共同成立了青少年“三热爱”教育基地,至今已联合举办了四届活动。“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形式生动,影响广泛。我院有机会能与求是杂志社共同完成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倍感荣幸。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在北京市团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校,1986年建校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体现着党中央对我们办好青年人的政治学校的期望。积极参与“三热爱”活动,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即青年特色和政治特色,而且我院有多年从事青少年教育的优势。北京对口支援青海玉树,作为青年政治学院,我们也希望在智力扶贫方面贡献一份力量。北京市团校长期培训青海共青团干部,与他们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友谊也不断绵延到了共青团之外的很多领域,我们希望为青海的青少年成长出一份力。
“三热爱”活动不仅仅是对参训青少年的教育,也是对我们学院师生的教育。通过参与活动,我们的师生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同时我们从藏族师生身上也学习到了许多优良品德。我们的教学的形式也得到丰富,可将活动中带来的新理念、新模式融入到对青少年创新教育工作中。理论源于生动的实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作为青少年研究智库和青少年培养基地,需要从生动的青少年实践中提炼理论规律,“三热爱”提供了少数民族青少年教育的生动案例。这对我们的科研、教学、培训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讲述人:旷思思 “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
这是“三热爱”活动的第四年,孩子们告诉我,他们很羡慕以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并以此为目标非常努力地学习,这次终于能来北京,很多孩子头天晚上都兴奋得睡不着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些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让他们亲身感受祖国的繁荣与伟大,感受知识改变命运的强大力量,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树立追求梦想的斗志和信心。
作为活动志愿者,陪伴这些孩一路走来,看到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眼神,看到他们认真做笔记的样子,感受他们的快乐,见证他们的成长,我很开心很欣慰。这些孩子很多来自牧区,从来没有走出过县城,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也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你所习以为常的,可能是别人遥不可及的。要常怀感恩之心,不断磨炼自己,不负青春,不负这伟大的时代,不负你身后富强的祖国。
通过这些天的相处,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知识的满怀渴望,相信这次北京之旅会成为他们人生新的起点,通过不懈努力,他们一定能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讲述人:才胡 杂多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自2016年起我开始参与杂多师生“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两年时间,我共带了123名学生,跟今年一样,孩子们从刚开始的羞答答到结束时的落落大方、主动谈一些自己看到的景观和感受,“三热爱”活动让孩子们的收获非常丰富。
2015年,有30名学生参加“三热爱”活动,至今他们已经初中毕业进入了高中,从平时的表现来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比其他学生更为积极和热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活动领队人,为了将杂多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上一个台阶,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必须做到问心无愧,教育工作是场耐力跑,我们必须做到坚持不懈,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三热爱”的美好品德融入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同时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认真履行、埋头苦干、奋斗进取,在教育工作中将“三热爱”的精神持续传播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