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光: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2019年05月03日 11:52:47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王黎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记者 杨海龙 摄

  记者:去年全国两会时,您曾建议将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一年来推广情况如何?今年参会您还关注哪些话题?准备了哪些提案?

  王黎光:去年,我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模式推广到基层并倡导乡、村文化馆站建设和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提案,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年来,情况有好有不足。在乡、村层面重视程度比较高,文化活动开展较好,但文化传承人培训工作还很不够,主要还没有根本解决好人文教育、美育普及等方面的工作,文化传承人的文化素质也远远起不到“引领”的作用。群众开展生活形态的娱乐较多,生活追求的文化较少。

  今年,我准备的提案是:构建新时代美育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在二、三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文化艺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艺术类院校可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等方式,持续培养与输出高素质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实现对基层地区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使基层文化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

  此外,我还关注如何创新传播方式,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文艺需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国乐派倡导者,您是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的?

  王黎光:中国乐派是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家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的音乐学派。无论哪个乐派,若不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就不能成为乐派,也就没有自己的特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很多优秀音乐作品,中国乐派的根本是以中国作品为体现,有着相当的基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的体现,根本在于人们的文化是否自觉,自觉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自然流露。就艺术创作来说,无论你是什么类别的创作,成功与否不在你把握多少创作技巧,而在于你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积累,你必须扑向生活,只有感悟对祖国大地的触觉、绿水青山的视觉、五谷丰登的味觉、浓郁乡音的听觉,才会有文化担当的自觉。此时此刻的文化自觉就是文化自信。

  记者:您对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见解?

  王黎光:前不久,我走访了抖音和爱奇艺两个新媒体公司,收获很大。抖音以“信息”为核心,爱奇艺以“内容”为核心,已成为很多人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了。

  例如抖音,是有不少包括萌娃、宠物、搞笑等内容,一部分人也对其有“娱乐至死”的偏见,但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其中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素人京剧脸谱”流量12亿、“生僻字歌”流量30亿,等等。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啊!就拿脸谱来说,年轻人就是从好奇、好玩甚至搞笑开始贴脸谱,从游戏中慢慢懂得为什么分红脸、黑脸、白脸?各自表达的人物和个性与自己的性格是否一样?再研究知道了生、旦、净、丑,再后来懂得净、丑都叫花脸,丑角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又俗称小花脸等等。这样下来,京剧艺术、历史人物、中国历史等传统文化元素就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年轻人的心中。因为,年轻人血脉里流淌着中国人的基因,他们是不会拒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我们要探索的是如何创新传播方法。

  把大部头的文化经典进行“碎片化”式传播,在15秒的短暂时间里,将最精髓的局部内容展示出来,适应了当代人快节奏短信息的习惯,以点带面地一步步展现全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一个小小的手段变化却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点值得深思。

  记者: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作为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您做了哪些探索?

  王黎光:联盟成立两年来,我们举行了两次校长交流季,加强与欧美大部分联盟成员学校间的交流往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已有65所世界一流音乐学院和机构成为我们的成员。

  表面上看,交流季是音乐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实际上更多的是文化的吸引、碰撞和传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联盟工作的高端和高效带动了联盟乃至中国音乐学院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等国驻华大使、参赞到访中国音乐学院,展开对话与合作。联盟还吸引了国际顶尖学术团队、众多国际顶尖人才来中国音乐学院任教与交流,为中国音乐人才的培养拓宽途径、提供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推动全球化艺术教育和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杨海龙)

标签 - 乐派,学术团队,内容,音乐学院,引领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