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看望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坚持”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包含一个中心词“精品”和三个关键词:时代、人民、明德,为我们高质量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什么是社科精品,至少应从时代契合度、人民满意度、道德偏离值三个角度来考虑。前两者与精品正相关,后者与精品负相关。要出精品,一方面要大力提升描绘时代精神图谱、把学问写进人民群众心坎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减少道德的偏离值,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为社会做出表率。
面对时代课题,要学会“散点透视”。“散点透视”,本身是画界理论,其原理就是打破视域界限,采取移动视点、多视域组合,将景物自然、有机地组织到一个画面里。这种方法给画面构图带来极大的自由性,但形散而神不散,能将看似分散的珠玉串成一根浑然天成的彩练,达到广视博取“立万象于胸怀”,随心经营“写山水之纵横”之目的。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面对盛世,司马相如说过,“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当代社会,学科设置越来越细,固然有利于专业化深耕细作,但同时也造成了画地为牢的局限,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闻不问“窗外事”,与时代脱节。生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勇于打破藩篱,突破学科界限,关注社会,顺应时代,“以天下为己任”,让研究成果彰显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呼应人民需求,要重视“长尾效应”。长尾效应指的是那些原来不受重视的,需求量小但种类多的产品或者服务,由于总量巨大,累计起来的总收益超过主流产品的现象,俗称“蚂蚁吞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社科工作也要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利用“长尾效应”,提供更多样、更丰富、更有个性的社科产品,让小众的需求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提升道德指数,要有“冷板凳”意识。这里面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强调社科工作者坐的是板凳,不是椅子,要有吃苦的精神准备。研究工作很辛苦,拿到一个纵向项目,可能高兴三天,痛苦三年。二是板凳很冷,研究选题要注重选冷(无人区),但要辩证看待冷,很多时候,冷就是热,冷后是热。三是要坐冷板凳,要坐得住。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们要有这种执着的坚守,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社会科学产品能否成为精品,很关键一点在于成果转化顺利与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不能放在书斋里或实验室里孤芳自赏,也不能仅满足于在小范围、小圈子里流传,一定要转化,要亮出来,要惠泽社会大众,要回馈国计民生。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努力提升时代契合度、人民认可度和学术道德指数,立时代之潮头、发人民之心声,以更多高质量社科精品助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进而以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