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显俊:以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思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019年09月18日 16:50:11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为我们党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危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夯实了思想基础,进行了未雨绸缪的充分准备。

  斗争需要坚守方向、站稳立场并坚持原则。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国富民伟大梦想而进行着伟大的斗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是必须坚守的大方向、必须站稳的根本立场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任何危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挑战,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4亿中国人民进行坚决斗争的对象。

  斗争需要担当和勇气。斗争所需要的担当和勇气,集中体现在无惧困难,以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为宗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立下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就立下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了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岁月中,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勇担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重担,率领亿万人民,付出无数流血牺牲,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带领中华民族选择了一条迈向腾飞的正确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担当,革故鼎新,勇敢地闯出一条既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准则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斗争需要本领和策略。这种本领是敢于斗争且善于斗争的本领,表现为对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的预见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领导干部要有观一叶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斗争的策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来指导斗争,学会辩证区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的本领和策略要求坚持“两点论”,看问题一分为二;坚持“重点论”,抓重点带一般;坚持“转化论”,关注量变引起质变;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要因时制宜,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应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和敌人。

  斗争需要定力和耐性。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种艰巨复杂事关生死存亡的严酷斗争连绵不断,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定力和耐性。但我们党一路奋斗,栉风沐雨、筚路蓝缕而初心不改。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无论敌人多么强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衷无比坚定。具体到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总能够“乱云飞渡仍从容”,总能够“咬定青山不放松”。面对任何一个时期的艰难困苦,面对来自任何一个方向的挑战和危机,无论其涉及内政还是外交,无论严峻的挑战源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哪个方面,无论这种挑战是狂涛恶浪还是阴霾压顶,中国共产党都能够厘清方向,稳守阵脚,以最大的耐心和最顽强的决心以及高超的斗争智慧一一应对,化危为机,最终赢得胜利。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强大的基因,斗争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斗争不是好斗,更非 “好勇斗狠”,不是四面树敌、激化矛盾甚至与世界为敌“和风车作战”,而是在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在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在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捍卫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些根本问题上,和一切风险挑战做殊死斗争,绝不妥协。斗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世界。斗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是为人类谋和平求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崇高境界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所论及的斗争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自身的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的深刻解说,极大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增添了新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会载入人类文明史,注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工程。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以马克思主义斗争思维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将带领14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世界风云变幻无常的乱世保持定力,坚守初心,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人类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标签 -
网站编辑 - 刘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