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夏晖: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19年10月14日 16:54:35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王夏晖

  在近期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擘画了新时期黄河流域发展的总体蓝图。

  “黄河宁,天下平”这句古语充分印证了黄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黄河流域各地为全面实现小康和建设美丽黄河,需要全面构建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贫困人口生态脱贫体系、环境污染现代治理体系,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全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动力。黄河流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使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体系更趋于完善,通过战略任务逐步落地实施,流域内各地区将根本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打造一条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城乡均衡和谐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黄河在我国整体生态安全体系中的地位极其重要,从上游到下游,是一条连接了三江源、祁连山、汾渭平原、黄淮海平原等一系列“生态高地”的巨型生态廊道,其地位不可替代。但从目前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煤炭、有色等对生态环境压力较高的行业企业数量众多,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局部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交织,流域生态系统所提供的资源环境支撑已不堪重负。特别是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争水”现象十分突出,生态用水被挤占,生态退化、生态系统调节功能下降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亟待开展治理。

  纵观近代黄河治理史,当前要实现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水的问题。由于黄河流域资源性缺水,天然具有人河争水、人河争地问题,而且十分突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问题相互交错,各环节问题的治理既互为前提又互为结果。黄河保护治理是一个大的以水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需要精心设计、全链贯通。

  二是产业的问题。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农牧业生产在目前用水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未来节水潜力所在。但农牧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尚需一定时间,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需要根本性突破,非一日之功。大规模能源开发利用会对当地资源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工矿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和环境风险防范压力会长期维持高位。

  三是以人为核心的生态保护与贫困交织问题。黄河流域分布有诸多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而这些区域与贫困人口分布高度重叠,源于解决贫困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冲动时常露出端倪。“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仍然梗阻,生态保护的压力尚未减缓。

  新时期,新目标,新使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有法治思维、统筹思想、空间意识、绿色理念,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战略设计和实施落地全过程。

  要坚持依法保护、依法治理、依法发展。应研究制定黄河保护专门法律和生态治理规划,规范和约束黄河流域开发建设行为,强化生态保护治理活动。以法为基、以规为纲,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要强化多方统筹、流域一体、协同管理。建立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有关省份共同参加的跨部门、跨政区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以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保护治理。建立多元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协调黄河发展与保护不均衡、不协调问题。

  要推进空间管控、系统修复、源头治理。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有效载体,推进流域空间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空间效率。以恢复、稳定和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导向,从源头上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压力。

  要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下功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生态产品价值,就是一定空间单元内的由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类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量。应开展黄河流域生态资产核算,为国家实施针对性财政转移支付提供科学依据。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科考、生态康养等生态产业,破解生态保护与贫困交织循环的难题,真正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蓝图绘就,只有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标签 - 黄河流域,生态脱贫,生态资产,生态服务功能,黄河治理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