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生态保护有个“杂多模式”

2019年10月23日 15:31:17
来源: 玉树新闻网 作者:

  玉树新闻网讯 玉树州杂多县是澜沧江、长江南源的发源地,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环境地位独特而重要。近年来,杂多县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在全省率先推动垃圾分类,减少垃圾污染,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原牧区特点的生活垃圾治理“杂多模式”。

  据了解,全县按区域划分为9个社区,成立社区服务站,每个社区服务站管辖800至1000户居民。通过政府聘用的方式,组建了一支270人的环卫队伍,110人的社区保洁员队伍,设立46个环保网格,184个卫生小组,配备网格长和卫生小组组长,从生态移民、社区弱势家庭中招录生态环卫公益岗位人员,重新建立了以群众为主体、保洁员队伍为保障、网格化管理为手段的环卫体系。

  8月29日,走进三江源采访团来到了杂多县扎青乡,平坦的马路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苍茫浩渺,气魄慑人,在草原的深处,还有洁白的羊群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如同一副生态动态图。前往的路上记者发现,每走两三公里就能看见两个“彩色帐篷”,据了解这些“彩色帐篷”就是垃圾转运站,这些转运站的垃圾也将运到杂多县城统一回收处理。全县统一回收的垃圾,按照危害等级和可回收程度将垃圾做填埋和压缩转运处理,并引入有能力的企业参与到垃圾处理工作中来,由政府监督企业完成垃圾回收处理工作。

  “我们推行'垃圾不落地,出户即分类'的理念,按照户收集分类,社清运,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对生活垃圾进行治理。”扎青乡党委书记舒海迁介绍,我们乡按照每户一岗的原则,现在共有2050个管护员,而且对这些管护员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工资的30%作为绩效考核,如果在我们集中巡护的过程中发现有没有做到位的话,我们会对他进行惩罚。”舒海迁说。

  扎次尼玛是扎青乡地青村的牧民,家里有6口人,自从进入三江源自然资源保护区后,2人享受一年7800元的草原生态补助,他也当起了管护员。他对记者说,我们管护员的责任很重大,不仅要对自己这个区域的动植物进行监测保护,垃圾清理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藏族人从小就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自从当上这个管护员以后,我的环保意识更强了,而且生活条件也比以前好的多,在没有进入三江源自然资源保护区之前,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牛羊,现在好的多,起码有了固定的收入,我们不但保护了自己家乡的环境,而且国家还给我们发工资,打心底里对国家感恩。”扎次尼玛高兴的说。

  另外杂多县还有一个“妙招”,那就是“垃圾换文具”,让环保理念走进校园。昂塞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访团一行随后也来到了昂赛乡。“两个塑料瓶换一支铅笔,一斤废纸换一支中性笔……”昂塞乡乡长旦曾文秀介绍,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垃圾兑换点”,学生们在路边捡到的饮料瓶、旧书本等垃圾均可在此换取铅笔、笔记本等文具。以前学生们习惯将垃圾随手丢弃,但通过环保进课堂、“垃圾换文具”等形式,大家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垃圾也就相应减少了。

  同时,杂多县还率先在青海省内将环境教育纳入课堂,如今这些教育正在逐渐显现效果。“老师会对学生收集垃圾和分类的情况进行打分和记录,再加上每次环保课堂的成绩,我们会根据他们的分值定期发放文具。”旦曾文秀说。杂多县的牧区垃圾处理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目前已在三江源区域以及青海全省推广,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地方。

  另外,杂多县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设备于今夏开始实行。据了解,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设备是通过太阳能发电,利用电能对生活垃圾进行降解,该设备的投运,不仅减轻了垃圾转运的负担,而且这种降解方式更利于环保。

标签 - 三江源,杂多县,走进校园,生态移民,生态保护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