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系列访谈·智库答问】
本期嘉宾
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叶桂平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 陈定定
澳门大学全球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 王建伟
编者按
回归祖国20周年,澳门风华正茂、青春飞扬。今年的儿童节前夕与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澳门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的小朋友们和澳门街坊总会颐骏中心长者义工组全体成员回信,信中都鼓励他们传承好爱国爱澳优良传统。
传承优良传统离不开文化的底色铺陈,更离不开教育的沉淀熏陶。邀请专家深入探讨,共同感受澳门文化之瑰丽与情怀之热烈。
一隅 探寻文化重构的历史渊源
光明智库:在大三巴牌坊、妈祖庙、玫瑰堂,中西文化碰撞的痕迹清晰可见。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澳门历史城区,见证了几百年来多元文明交会、互鉴、重构的过程。请问,这种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何特点,在新时代又焕发着怎样的光彩?
陈定定:诚如大家所看到的,在大三巴牌坊旁边,就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哪吒庙;距离妈祖庙不远处,就是象征葡萄牙特色的亚婆井前地。历经400年的发展,中西文化已在饮食等方面融为一体。在过去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发展中,澳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唐宋以来很多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回归以前,葡萄牙文化对澳门影响很大。回归以后,澳门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土生葡人文化、西方文化多元并存的格局。伴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各地民众前来澳门旅游、投资,因此在建筑、餐饮、服装、娱乐等方面都可以寻觅到各国文化元素相交融的痕迹。我们相信,未来澳门在文化领域将会呈现更加多彩的面貌,这里将会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兼容并蓄的一处福地。
王建伟:澳门回归以前,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呈现共存状态,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相对强势;我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后,以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响力逐渐式微。在澳门回归2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强调多种文化共存发展。我认为澳门作为历史上中西方文化的交会点,有条件创造一种多元文化平等相待、互相取长补短的崭新的文化形态,打造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累经验。
叶桂平:客观地看,澳门受葡萄牙管辖的历史长达400多年,这也是西方文化来到澳门,与东方文化发生碰撞并互相融合、和平相处的一个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中西文化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互相借鉴并且不断丰富创新。正因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澳门这条纽带向世界辐射传播出去,而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则可经由澳门这个桥头堡进入中国内地并产生影响。澳门回归后,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扮演“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角色的使命,继续发扬澳门文化的特色,创造中西文化交流新高潮,对于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助推国家软实力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曲 《七子之歌》见证不同年代青年的报国热情
光明智库:1925年,26岁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创作《七子之歌》,诗句中饱含渴望收复失地、振兴中华的赤子深情。从1999年到2019年,《七子之歌》每每唱响,都会让人心潮澎湃。细微处看,一句“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寓意深远。在您看来,不同时代的澳门青年是如何守住“内心的灵魂”的?
陈定定:《七子之歌》象征着澳门虽与祖国分离数百年,但彼此间在情感上紧密相连、从未分割。澳门在清朝属于香山县的管辖范围,面海而居的澳门居民多从内地获得衣食资源,彼此贸易往来不断。在改革开放前,内地对外贸易中有一定的比重是依靠澳门将货物中转运输到南洋、欧美等地,所以澳门人在生活、情感上与内地的联结从未中断。新中国成立后至澳门回归以前,以濠江、培正等学校为代表的教育界顶住压力,积极进行家国教育;街坊总会、工联、妇联等相继诞生,为当地百姓争取权利,加强与祖国的联系。
叶桂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澳门已经形成优良的爱国爱澳氛围。澳门青年能够坚守住“内心的灵魂”,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澳门回归以前,澳门人从小就通过一些机会了解国家历史文化及发展动态,进入学校后也会一直学习和接收有关祖国各地飞速发展的信息。澳门回归以后,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及国民教育,不同背景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设置了不同程度的国民教育课程,各级学校也积极参与宪法、澳门基本法的宣传和推广。
新时代,澳门青年的国民国情教育更显重要。一方面,需要在充分尊重澳门基础教育多元特性的基础上,做好国情国史教材的编写工作,并适时将相关课程纳入制度,培养配备专业师资。另一方面,持续安排年轻人到内地考察,增强他们对国家发展的全面认识。同时,扩大澳门与内地青少年的交流规模,培养适应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王建伟:时代不同,澳门青年所坚守的“内心灵魂”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看待则是一以贯之的。例如在抗战期间,很多澳门青年为救亡图存奔赴抗日前线,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澳门回归以后,澳门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是“守住内心灵魂”的最好体现。在这方面,国民教育很重要。澳门中小学都很重视国情教育、基本法和“一国两制”等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多精力与资源。澳门政府部门和社团也经常为青少年举办讲座和竞赛活动,如青少年外交知识竞赛、青少年国情知识竞赛等。澳门政府还推出“千人计划”,组织澳门各界青年到祖国内地参观访问。我也和澳门高校青年教师一起去过延安、井冈山参观学习,发现这些活动对了解中国革命,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辉煌历程,培养家国情怀可以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
一根脉 让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
光明智库:“社团文化”是澳门社会中一道独特风景线,在提升社会凝聚力、参与社会治理中具有深远影响。研究澳门文化,不能离开对“社团文化”的观察。请问,这种“社团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新时代在弘扬爱国爱澳优良传统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陈定定:澳门“社团文化”最早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宗族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宗族、同乡会逐渐转型成为社会团体,最早的社团被认为是1569年成立的仁慈堂,至今仍然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澳门社团快速发展。为了应对殖民统治下的社会不公,很多功能性社团纷纷成立,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爱国爱澳力量迅速发展。澳门回归后,各种职业、专业团体涌现,包括公职人员协会、文教体育类协会等。澳门社团之间加强交流,并增进与内地官方、民间的密切联系,为增强爱国爱澳力量夯实基础。
王建伟:澳门社团文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渊源:在澳门回归以前,老百姓组织起来以自治方式参与社会治理,依托社团组织进行自我维权,反抗殖民统治。《中葡联合声明》发表以后,澳门社团发展进入快车道,很多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关注澳门基本法的制定。澳门回归以后,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澳门百姓获得了很多以前没有的政治权利,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澳门社团的发展。
澳门社团在改善澳门社会治理,弘扬爱国爱澳优良传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桥梁,为出台和完善社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很多专业化的社团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为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发挥咨政启民的作用。二是弥补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缺失,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民生服务。这两个方面都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也在客观上提高了当地百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爱国爱澳传统的弘扬。三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发展起来的各种社团,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叶桂平:澳门在临近回归前有1722个社团,发展到目前累计有9522个,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社团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数社团都具有爱国爱澳的传统,把热爱祖国、拥护“一国两制”和澳门基本法作为自身宗旨之一,具备政治性、民间性、灵活性等特点。新时代,澳门社团要高举爱国主义的精神旗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参访、游学等活动,吸收和团结更多年轻人,壮大爱国爱澳的队伍。
一基地 打造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桥头堡
光明智库:在中国版图上,澳门当之无愧成为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一座桥头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澳门在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方面有哪些作为,又该怎样扬帆远航?
叶桂平: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融圣地,具备历史、文化、语言、人脉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增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与葡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上发挥着独特作用。自2018年起,特区政府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相约澳门──中葡文化艺术节”,并通过一系列常规化的文化交流机制,不断提升“中葡文化交流中心”的影响力。同时,作为移民城市,澳门可依靠归侨与侨眷之间存在的商贸、人际往来关系,为中国与世界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未来,澳门需要充分发挥多元文化长期交融共存的特色,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
陈定定:从中华文化来看,澳门保留了大量传统的文化习俗。自唐宋起,汉人先民不断南迁,带着宗族、文化、生产技术等来到岭南,岭南亦不断有人迁入澳门。近代,澳门未经战火伤害,很多文化元素都保留完好。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故事元素,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要在创新中永葆传统文化的活力。
从多元文化共存来看,澳门文化汇聚葡式、欧式各种元素。如何在新时期吸引西方年轻人、文艺工作者前来澳门参访、创作并传达出澳门中西文化融合的美好景象,值得思考。我们期待借助澳门这块宝地把中华民族“和”的理念传递给世界,也期待中国在参与全球发展中以“和”凝聚力量。由此看来,新时代的澳门文化将为中国迈向世界舞台提供蓬勃力量。
王建伟: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九个城市中,唯一承担建立“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文化使命的城市,任重而道远。要完成这一任务,澳门可以充分挖掘其深厚的中西文化底蕴,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澳门的文化软实力。澳门政府和社会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澳门的学术界需要拿出一些在研究澳门中西文化交融方面含金量高、分量重的学术著作,努力把研究做实、做好;澳门还需要加强对本地独特文化的宣传,要多走出去,到粤港澳大湾区、祖国内地,甚至世界各地去讲澳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