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构建立体交叉平台体系全方位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2020年01月06日 14:53:57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梁中贤 杨敬民 郑维东

  牡丹江师范学院积极响应“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挥区位优势和办学特色,认真总结十年来“乡村教师助力行动”,发挥多平台帮扶的作用,努力全方位介入乡村教育,充分调动优秀教师和师范生“关注乡村、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教育”的积极性,调动他们为乡村教育作贡献的自觉性。学校各专业、各学科发挥优势特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个性化的扶助乡村教育方案,调动院系教师主动参与服务乡村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参与计划的17个学院围绕学校的总体要求,以多样化的举措,将“爱心课堂”“三下乡”“顶岗支教”和乡村教师“国培计划”四个平台有机衔接起来,推进乡村教师助力计划的全面实施,有效培养了师范生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担当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爱心课堂”助力让师范生情驻乡村学校

  乡村学校师资不足、课程资源少,使农村儿童的课外辅导成为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学校发扬“关注乡村、关注乡村教育、关注乡村教师”的传统,组织低年级优秀师范生参与每周三、周末的“爱心课堂”活动,帮助乡村教师设计素质课程方案,策划丰富多彩的辅导内容,带动当地乡村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各“爱心团队”以纵横相间的组队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发挥各专业的优势,取长补短,义务开设科技、绘画、音乐、体育、手工、英语等课程,带给乡村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乐趣,使乡村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学到丰富多彩的课外知识。2013年始,牡丹江师范学院先与周边的3所小学建立了稳固的“爱心课堂”基地,目前扩大到 19所小学。对于距离比较远的“爱心课堂”基地,学校都派专车接送志愿者。2012级小学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从2013年开始坚持带领全班同学到交通希望小学开展“爱心课堂”,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考取了特岗教师,成为一名光荣的为农村基础教育作出贡献的班主任。

  7年来,学校共有1391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受益乡村小学生达4710人,覆盖了牡丹江市的四个城区。目前,“爱心课堂”已成为周边乡村学校的“常驻课堂”。

  暑期“三下乡”助力让师范生心怀乡村

  学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倡导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并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主管学团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暑假“三下乡”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假期无人陪伴、课业无人看管、情感缺失等问题,结合师范院校的特点,广泛组织以丰富边远乡村留守儿童假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中开阔眼界、学习文化知识。项目实施以来,共有107支团队参与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主题支教活动:有教育关爱、专业实践、抗联调研、社会调查、法律援助、送文艺下乡、科技帮扶、文学艺术服务、红色文化宣传、心理辅导等项目,形成了以实践育人为根本、以体验教育为要义、以志愿服务为活动手段、以素质提升与专业训练为目标的综合实践特色主题活动体系。当地小学的校领导这样评价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三下乡”活动:使小学生们对当代大学生有了很好的认知,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希望的种子,让支教大学生成为他们的人生向导、学习榜样,活动所带来的不仅是关心和关爱,更是希望的传递。

  7年来,“爱心课堂”由1支团队、12名志愿者发展为如今的21支团队、300多名学生,先后累计共125支团队18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受益乡村学生覆盖牡丹江市6个县市、21所学校,3300余人。大学生在“三下乡”实践中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 让留守儿童获得关爱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素质教育的发展,实现了学校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

  顶岗支教助力缓解乡村师资紧缺

  学校于2009年出台了《牡丹江师范学院师范生农村实习支教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顶岗支教工作。部分乡村学校存在教师年龄偏大、长期不引进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多年以来,学校根据乡村学校要求,定期派大学生去顶岗实习,先后共派出了20个批次顶岗支教队伍,每个批次都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队,主管校领导多次到乡村学校看望支教大学生。学校给顶岗支教的每位学生按月发放500元补贴,共计投入120万元。多年来,有577名大学生参与了该项乡村教育助力活动,受益学校涵盖牡丹江市76所乡村学校,受益乡村学生达15000人。大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接受了从未有过的锻炼。面对宁西中学艰苦的教学环境,音乐学院的付同学说:“我先试试吧,因为刚才到班上转了一下,被孩子们的热情打动了。”这一试,就是半年。她主动请缨,担起了全校9个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石岩镇中心校领导说:“支教学生都很优秀,特别是两位体育老师,带领我校学生在宁安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顶岗支教让大学生走出了大学的象牙塔,走进了乡村学校,与乡村教师共融互通,为师范生的实习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台,改变了以往学校实习走过场、上讲台机会不多的局面。他们在讲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智慧,为乡村学校分担更多的工作。

  “国培计划”助力为乡村教师发展注入活力

  学校积极主动地申请承担了“国培计划”黑龙江省部分培训任务。多年来,学校承接了“国培计划”项目三个项目类别: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校(园)长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发展注入活力。一是学校尽心组建了由高校学者、研究机构知名专家和一线教师构成的优势互补、经验丰富、结构优化的高水平专业化团队,特别邀请了业界知名专家教授为学员授课。二是用心开展全过程指导,学校与牡丹江教育教学研究院、牡丹江市中小学紧密结合,由高校、教研院、一线教师组成“三人行”导师组全程进行过程指导。三是精心设计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的课程体系,设计了政策前沿、培训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模块。学校平衡了实践性和研究型课程比例,每天固定时间举办班会,涉及课程指导、专题汇报、研学点评、学习体会,让学员们成为课堂主角,激发了学员们的研究兴趣,引导学员从培训的“接受者”变成培训过程的“参与者”,从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变成教学问题的“思考者”,提高了他们对乡村教育振兴的信心。牡丹江师范学院共有73名高级职称教师参与国培学员授课,累计培训乡村中小学书记、校长、教研员和骨干教师2640人,19个培训团队和523名教研员覆盖了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

  “爱心课堂”“三下乡”和“顶岗实习”支教,使一批又一批的师范生得到了“下得去、接地气”的教学锻炼,不仅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专业技能,而且还增进了他们面向乡村、服务乡村的从教信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乡村教师不足的现状。学校形成了大批定点支持的乡村学校基地,结合师范生专门性人才培养,加强了与农村学校的联系和合作,开展校本研修、课例研究等,支持了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实现了师范院校与乡村教育的有机对接。

标签 - 乡村教育,三下乡,留守儿童,顶岗实习,助力
网站编辑 - 李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