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为什么说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2020年01月22日 10:42:03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提问:张力维 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经济二处处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为什么说黄河的问题根子在流域?

  解答: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水利部参事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之所以说黄河的问题根子在流域,从二元水循环的角度看,这是由自然水循环的“汇集”和社会水循环的“散流”特性共同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以朴素的语言,阐释了河流和流域的关系,指明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向,明晰了让“母亲河”成为“幸福河”的发展路径。

  “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阐释了河流与流域的关系

  从科学定义上来看,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黄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4个地貌单元,包含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9个省区。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数个小流域,小流域又可以分成更小的流域等。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东营市垦利县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黄河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共76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一级支流有13条。

  河流不仅是水流的通道,还是全流域能量、物质的输送通道。河道是流域情况的集中反映,河道是表象,就像温度计的试球一样,真正的根子全在流域。

  河道中的水、泥沙、污染物都是从流域面上不断产生、聚集,最后到河道的。河道的水量是从流域而来的,降水经截留、蒸发形成净雨,从坡面到河道、从支流到干流、从源头到出口,形成了流域自然水循环运动的“汇集”过程,同时有自净作用。而社会水循环从河道、水库取水,在流域面上开展各种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最后的退水又返回河道,是水的耗散和污染的“散流”过程。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潼关区间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土石山区,伴随水动力从岸上到了河里,该区间输沙量占全河输沙量的90%以上,其中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占流域面积的14.9%,但沙量却占全河的56%。河流不会自己污染,都是流域内、岸上的各种各样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汇流到河里,并且在河道里不断迁移转化,导致河流的水环境被污染了。

  “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指明了流域综合治理的方向

  过去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只针对河道、河流,对流域综合治理的关注还不够,尚未在全流域形成水资源、生态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的统一战略与布局。

  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包括洪水风险威胁、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和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方面,存在防洪、水生态、水环境和水资源等水问题,从科学层面解释,就是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演变的失衡。河里存在的“断流、泥沙沉积、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只是整个流域在河道的集中反映,是表象,只有做好流域的工作,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的科学论断,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为黄河治理指明了方向,需要聚焦流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流域水沙调控与长治久安、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流域高质量发展、流域智慧管理与决策等重大战略问题,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解决流域问题需要强化五大方略

  一是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方略。过去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过分强调以人为本,对生态保护注重不够;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应更加强调生态优先,稳固生态屏障。关键是保护好黄河源头区、上中游地区的祁连山、秦岭、六盘山、贺兰山和河口三角洲等关键生态区块,实施好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系统工程,同时充分考虑有重要生态功能兼顾保障粮食安全的三大灌区,分别是上游的宁蒙灌区、中游的汾渭灌区和下游的豫鲁灌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优先发展上中游的清洁能源,实现风光水互补,适度控制甚至逐步替代火电。高质量推动兰州—西宁、宁夏沿黄经济区、关中—天水、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城市群建设,并把流域生态资源转换为旅游、医药、绿色食品、特色工业等生态资本和产品,借助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推进,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目标。

  二是以水为脉的系统治理保护方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黄河流域治理保护还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及其作用影响,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城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山是水的主要产流地,林与草是水的重要涵养地,湖是水的聚集调蓄地,田与城是社会水循环的两大关键单元,因此必须以水为脉,统筹山、林、田、湖、草、城。生态保护和治理涉及左右岸和上下游,必须把流域看成一个整体系统,谋划布局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不仅要重视源头预防,也应重视用水过程管控,还应重视末端治理。流域生态保护也需要水资源保障,保护与发展中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可通过节水开源系统解决。

  三是应对极端灾害风险的综合预防方略。历史上,黄河流域洪旱灾害频发,黄河治理必须立足应对极端干旱和特大暴雨洪水,实施预防为主的方略。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瞄准历史上极端洪旱事件和可能发生的极端气象条件,查找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风险源,通过深度节水、水土保持、重大水工程建设、河道整治、河势控制等措施,抓好大保护、实施大治理、采取大措施。通过生态屏障建设坦化洪峰,海绵城市农田蓄滞洪水,修建水库调蓄洪峰洪量,全河调度缓解洪峰,宽河固堤蓄滞洪水。对付特大连续干旱,正常情况多用地表水,把地下水作为总的战略后备水源,从根本上控制极端灾害发生风险。

  四是流域自然—社会水循环协同管控方略。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左右的背景下,必须实施自然—社会水循环协同管控方略。自然水循环是主过程,社会水循环是人工侧枝过程,需要控制和协调好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在自然水循环侧,需要维持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加强水源地涵养,控制产水量锐减态势,保持河势稳定,坦化各种水文极值。针对黄河水少的主要矛盾,通过西部调水等人工水循环增强自然水循环动力。在社会水循环,需要尽可能减少从自然水循环取水,大幅度降低农药、化肥等施用量,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和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尽可能少的向自然水循环排污,保护河湖和地下水体环境质量。

  五是流域和区域统筹的五大平衡控制方略。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必须点、线、面结合,实施流域和区域统筹治理方略。流域负责统一规划、监测、标准、立法和调度管理,区域要守土有责、分区施策,遵循五大平衡准则,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平衡准则,水污染产生与消减相平衡准则,水分与热量相平衡准则,水沙产生与排泄相平衡准则,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相平衡准则。

标签 - 黄河流域,分区施策,中原经济区,经济协同发展,流域面积
网站编辑 - 张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