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的生命守护你的生命——致敬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

2020年02月02日 15:05:04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张沛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

  面对疫情,医护工作者主动请缨、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用他们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白衣战士的无畏、坚韧、奉献与坚守;用他们的生命,守护大众的生命。让我们致敬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不计生死 主动请缨上一线

  “我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7名医生、泌尿外科医生汪波、神经内科医师胡珺向组织发出了申请,在请战书上,共同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这也是江夏区4000名白衣战士的呼声。

  汪波表示,当下疫情形势严峻,医院承担大量的救治工作,作为党员,应冲锋在前,不计生死。

  武汉市江夏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在请战书上按下手印。

  武汉市现在采取“10+10”模式,10家大医院出人员、技术、力量,征用10家中小型医院的场地、床位和医务人员,作为定点医院收治疑似、确诊病例。每一名医务工作者都自觉担起了抗疫的重任。

  一份份请战书,彰显着白衣战士的无畏。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选择了“医生”这份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医务人员对守护生命的承诺。

  “此事我没有告知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在一封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女医生张旃副教授书写现代版“与夫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女医生张旃副教授

  1月18日,随着疫情全面发展,作为科室党支部书记的张旃,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写下了一封请战书:“在一场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将无人可以幸免!我申请长驻留观室,对病人进行进一步的分检工作。好处在于不再需要不停的院内会诊,可以减轻其他医生的负担,病人也可以获得延续性治疗,留观室床位也可以流动起来。”

  写下请战书之时,张旃特别注明,此事没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担任神经外I科副主任的李明昌教授。

  “我是从别人朋友圈里看到她的请战书的。我坚决支持她的决定,但我更希望她能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和同事。我等着你们凯旋!”李明昌悉心叮嘱。

  为了治疗 身穿厚重防护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病例数在增加,身处第一线医护人员及时有力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同时,也要做好自我防护。

  卸下沉重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副教授周琼露出满面倦容。以周琼为例,一个医生要管三个病人,病房还有24小时轮班。

  “穿着厚重的三级防护隔离服每一班要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长时间的穿戴对视线也有影响,看不清楚,隔离病房查房一个小时后身上全部湿透。”周琼说,同时,每天到隔离病房查房,穿上防护服后反应下降,有时出现记不住病人的症状及影像学结果的情况,这就需要反复查看。

  厚重的防护隔离服背后是医者的坚守

  厚重的防护隔离服背后是医者的坚守。连续几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中的汗水、脸上深深的压痕、干裂的嘴唇是医务工作者最美的样子。

  今年25岁的章聪医生,2019年7月刚从江汉大学毕业,入职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初出茅庐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年元旦之后,自己的妈妈和外婆先后被查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科室让他休息照顾家人,但他都拒绝了。”该科副主任李发久说,在家中两位亲人双双感染住进隔离病房的危险时刻,年轻的章聪医生舍小家为大家,从未请过一天假,收拾行李扎营医院20余天,始终与同事并肩一起奋战在最前线。

  章聪一边照顾着家人,一边迎难而上救死扶伤,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一个身高1米88的大高个一下子暴瘦12斤。“是战士总要上战场,我们是白衣战士,不到战斗的一线,会终身遗憾的。”章聪坚定地说。

  每天百余次洗手章聪的双手已皲裂

  预防新型冠脉病毒专家提倡的方法之一是洗手,这也是章聪做得最多的事情之一。每天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检查病人等工作之前必须洗手,章聪平均每天洗手次数达100多次,因为洗手过勤,手套戴着不透气,他的手都洗脱了皮,长满了裂口,奇痒无比。他却总笑着说:“没事!汉子糙一点不怕!”而就是他这样一双粗糙的手,却拯救了一个个宝贵的生命。

  再次上岗 投入抗疫阻击战

  “倒下了,大不了再站起来。”在家隔离治疗一周后,逐渐恢复的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教授说,“康复后的我将继续投入这场战斗,与大家并肩作战。”

  自2019年12月31日起,张劲农长期坚守在发热门诊,高强度工作长达半个月。极度的疲劳,以及高频次的密切接触,即便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他的身体还是亮起了红灯。他出现发烧畏寒、咽痛等症状,经检查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农(日常工作照)

  诊断结果出来后,张教授在家隔离治疗,隔离期间他没有停止工作。面对此次疫情与SARS的不同特点,他迅速总结临床经验,并反复查阅参考文献,起草了极具实践性的《武汉协和医院处置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策略及说明》,给全国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协和诊疗的宝贵经验。

  在临床工作中不慎染病,康复后立即返岗的还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护士郭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护士郭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38岁的郭琴一直在急诊病房内,照顾重症患者。期间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收治、照料了近百名患者。

  1月12日晚,连续工作多日的郭琴感觉自己发烧了,第二天,经过检查,确诊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立即安排她住进隔离病房。

  “隔离治疗的滋味并不好受,虽然同事们不停地安慰我,但我还是又担心又沮丧。”郭琴坦言,自己甚至还给丈夫留下“遗言”:“我要是死了,一定照顾好11岁的儿子,照顾好双方的老人。”

  经过3天的治疗和14天的隔离观察,连续2次核酸检测(间隔24小时)呈阴性,并经过专家评估身体状况良好的郭琴,于1月28日早上又回到了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继续护理住院患者。

  “如今的救治工作还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同事都在一线加班加点,非常疲惫。”郭琴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早日重返岗位,为同事们分担救治压力。

  返岗后的第一天,最让郭琴感到欣慰的是,同事们两周前参与救治的一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也在当天康复出院。

  “来,把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整上,都抓紧穿戴好,我们准备进重症室了。”

  在武汉,数千名医务人员直接投入到治疗一线中,在他们的背后,还有更多医务人员在默默地支持他们,随时待命。

标签 - 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医生,郭琴,肺炎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