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据新华社消息,习近平总书记5月11日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首先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之后,前往云冈石窟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据了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月来第四次出京赴地方考察,也是自疫情发生以来第六次亲赴一线考察调研。正值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本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行程如何安排?有何重要部署?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推出系列策划,为您解读。
“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是习近平在山西的第一个考察点。
黄花又叫母亲花、忘忧草,大同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生产基地,富锌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黄花”,品相、品质位居全国四大产区之冠。
云州区过去叫大同县,是典型的贫困县。大同黄花全国闻名,但长期以来,因为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采摘期短劳力不足、晾晒场地不够等困难,始终没有规模化。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后,云州把党的好政策,变成了老百姓的好日子。黄花种到哪,水利机井就打到哪,晾晒用的水泥场地就修到哪,农业保险、技术指导、烘干设备购置等政策补贴跟着老百姓需求走,黄花种植井喷式发展。全区黄花年产值达7亿元,乡办、村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种植3.8万亩,达到了除社保兜底外29722名贫困人口人头一亩(非人均)的目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亲切交谈。乡亲们告诉总书记,近年来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引领下,黄花产量品质稳定,销路和价格也有保障,带动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习近平十分高兴。他指出,黄花也能做成大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要保护好、发展好这个产业,让黄花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为柞水木耳点赞,称其“小木耳、大产业”。本次赴山西考察,总书记首站调研大同黄花,其背后是对扶贫产业的一贯重视。
“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
第二站,习近平来到云州区西坪镇的坊城新村。
据了解,坊城新村是由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合并而成的易地搬迁村,常住人口21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8人,已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2019年该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68元。搬迁前群众住房多为土窑洞。目前,该地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发展黄花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白高山家,同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白高山激动地向总书记讲述易地扶贫搬迁后一家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习近平强调,共产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现在不但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而是给贫困群众建房子、教技能、找致富门路。白高山激动地说,庄户人家起房盖屋,这些都是头等大事。没有共产党,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乡亲们衷心感谢共产党。
据人民网山西频道报道,白高山的新家在坊城新村西10排5号,院子里有小块菜地,西葫芦、茄子、辣椒、西红柿,绿油油的,长势喜人。总书记一入户,看到了墙上贴着“贫困户精准帮扶政策明白牌”,白高山的老伴焦凤兰说:“这些政策都享受到了。”
三年前即2017年6月,习近平曾赴山西吕梁、忻州、太原等地考察并在太原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当时,习近平也曾探访一处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岢岚县宋家沟新村。在那里,习近平强调,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
三年后,还是那片土地,山西所有的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
11日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石窟规模恢弘,一件件雕塑艺术精湛,一尊尊造像栩栩如生。习近平走进洞窟仔细察看雕塑、壁画,详细询问石窟开凿历史、艺术风格、文物保护等情况。习近平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冈石窟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亦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曾专程前往敦煌莫高窟察看,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习近平当时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习近平历来高度重视物质文化遗产。在正定工作期间他就指出,我们保管不好文物,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在福建工作时,他为福州市内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普遍作了政府挂牌保护,并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指出,“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
在中央工作特别是担任总书记以后,习近平仍然把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挂在心头。在考察北京时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西安调研时他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2016年,他又作出了“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党的十九大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一个部分写进报告中,使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