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发言时表示,他在调研中发现,疫情期间,很多滞销农产品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得以售往全国各地,并和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在全国100多个县率先开启“政企合作,直播助农”新模式,帮助农户、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他认为,“新农商”既是农民,又是电商,对于脱贫攻坚,对下一步的乡村振兴,都是大有可为的。
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是新时代农村产业发展理念的关键转变,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兴旺产业,关键在人。简单地说,就是要把传统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民转变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商”。
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模式是基本的国情、农情。由于技术欠缺、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小农户在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运输等产业链环节,均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优质农产品生产出来了却运不出去,运出去了却卖不上好价钱是普遍现象。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如果农产品不受消费者欢迎,就会频繁出现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结果,最终使农业生产充满风险,农民增收难度很大。因此,尽快改变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将新时代的“农商”理念引入农村,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有机链接,就显得迫在眉睫。
如果说谋求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改变是从供给侧为“新农商”诞生提供了内生动力,那么消费升级的历史机遇则从需求侧为“新农商”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吃饱”这个最低层次的需求,在饮食上追求美味、营养、绿色、有机、安全和品牌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特点。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以及移动支付、快递众包、拼团购物等商业模式的革新,人们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更是被充分激发出来,各路物流和电商平台已然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展开布局。特别是在当前的疫情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农商”在农资供应、产品销售和脱贫攻坚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加速了自身的成长。
新时代造就了“新农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还需要更多的“新农商”。由传统农民向“新农商”转变,不只是外在身份的转变,更是深层次内在思维方式的转变。农业经营是一门技术活,电子商务更是需要技巧和方法,敏锐的市场嗅觉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本领,培育“新农商”,就是要培育一大批懂农业、懂电商、懂市场的新时代复合型农业人才。
懂农业是使“新农商”立足行业的基本功。“农商”首先是农民,作为农民,最可贵的精神还是勤恳、本分地经营农业生产。现代农业不仅仅是数量农业、糊口农业,更是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发展高品质农业,离不开“科技兴农、绿色优质”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在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有特色、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是立足市场、赢得口碑的根本保证。“新农商”要懂得用“工匠精神”打造农产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在生产、流通过程中切实防范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新农商”还应懂得借助政策的力量,主动对接科技下乡,充分利用生产补贴,积极应用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所培育研发的新品种,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农业一体化经营和生产性服务,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
懂电商是为“新农商”打开销路的通行证。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今,网络技术打破了信息屏障,降低了市场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然而,网络还是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电子商务本身就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需要学习相关的上网操作,尤其是对文化水平并不很高的农民,更需要对其加强培训,使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掌握电商销售技巧方法,让各类互联网应用为自己服务。此外,各地应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在农村建立物流服务网点,加强村级电商服务平台建设,集中打造地域电商品牌,有效推动农产品进城。
懂市场是让“新农商”赢得竞争的护身符。市场信息瞬息万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从浩繁的信息中去粗取精,把握住产品的卖点、销售的热点和消费的痛点,是让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农产品本身是同质化很强的产品门类,但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又变得极具差异性,这就需要农业经营者能够把产业链梳理清楚,打通农产品与市场的隔阂,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消费者喜好。这种对市场有着极度的敏感力,对产品有着很深的了解的新型农民人才非常少。对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在充分研究分析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内外部环境、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新农商”根据产业特点和市场情况自主决定产业发展,为他们在市场上保驾护航。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为乡村培养懂农业、懂电商、懂市场的“新农商”,符合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人才需求。可以预期,在乡村振兴中,一批又一批的“新农商”将为连通供需、融合城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