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眉山: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实招、见实效

2020年07月02日 11:35:16
来源: 眉山日报 作者: 罗俊涵 林茂春

  道路旁小楼林立鸟语花香,田野里青翠葱茏瓜果满园,举目四望绿水青山无边无际。6月11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启动仪式四川分会场活动结束后,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10余家中央、省级媒体的30余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顾不上炎炎夏日炙烤,徜徉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的乡野村落,用笔头和镜头“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记录下一个个脱贫故事和致富笑容。

  贫困群众靠什么增收致富?如何确保他们不返贫?脱贫攻坚中党组织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群众物质上富起来之后精神家园如何建设?当天,带着种种问题,采访团深入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毛河院子、石山学堂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

  “写不完的奔康故事、道不尽的小康生活、装不下的灿烂笑容,这是此行眉山最大的感受!”采访团记者编辑们纷纷表示,眉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三味、三美、三和”经验,以及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出实招、见实效、不落一户、不丢一人的做法,将成为他们笔下最鲜活、最扎实的新闻素材。

  聚焦基层党建

  红色旗帜引领好发展

  “产业发展连片,村道宽敞平整,村容村貌整洁,来到果园村我就明白为什么这次活动启动仪式四川分会场会设在这里了。”一走进果园村,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戴鹏宇便连声感叹,“以前‘脏乱差’是农村的代名词,现在已经大变样了,这里的环境和城市里相差无几,甚至还比城市多了令人向往的田园风光。”

  彭山区观音街道果园村位于该区万亩葡萄产业园中心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等荣誉。近年来,该村将基层党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推动葡萄主导产业发展,以产业兴村,以产业富民,实现了红色旗帜引领绿色产业。

  在果园村,中央、省级媒体记者进果园、访农户,详细了解了果园村党旗引领强产业,干群齐心奔小康的相关情况。

  致力于让村民过上城里人向往的生活的村总支书记李永伟、脱贫不忘党恩的产业带头人张雄、在产业党支部帮扶下靠种葡萄脱贫的刘霞、义务为群众调解纠纷的老党员倪术均……采访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从群众口中娓娓道来,采访团记者一刻不停地用笔头、镜头仔细记录着。

  离果园村村委会不远处,一处白墙蓝顶的居民小区备受瞩目。这是果园村于2010年建设的农村聚居小区果园安置小区。走进小区,智能门禁系统、24小时智能监控、智慧消防等让媒体记者们惊讶不已。“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农村小区。”大家纷纷感叹。得知小区里也建立了党支部,媒体记者们对果园村党建引领细化落实的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果园村在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发展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看来果园村完全实现了小康,是一个95分以上的村庄,它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新华社四川分社党组成员、常务副总编杨三军在采访中说道。

  聚焦物质脱贫

  葡萄产业串起好日子

  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公司基地面积260亩,种有夏黑、紫甜无核、美人指等40多个品种的葡萄。葡萄年产量达70余万斤,亩均产值达到2.5万元以上。

  目前,果怡农业夏黑等品种葡萄已经成熟,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引人采撷。葡萄园内,不少游客正带着小孩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看到孩子们采下葡萄就直接开吃,采访团不少记者上前询问:“为什么不洗一下再吃?”

  得知公司采用棚栽避雨、绿色防控、智慧灌溉、温控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栽培管理,2015年,果怡葡萄还入选了农业部全国名特优农产品目录,2018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葡萄园外的玻璃屋内,几名正在直播卖葡萄的果农,也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据了解,为应对今年疫情特殊形势,果怡农业指导果农通过电商平台直播等形式销售葡萄,并零接触配送,葡萄价格实现逆势向上,夏黑直销价格达到了18元一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晚间节目部记者杨宁连连点赞:“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农产品销售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彭山龙头企业带头想法子、找路子,化危机为生机,令人敬佩。”此外,她对果怡农业针对客商平台,与果农抱团,对上争取更低价的农资,对下争取更优质的销售资源,实现多方共赢的模式表示高度赞赏。

  “我们不仅自己发展葡萄产业,还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葡萄。”四川果怡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志明在接受中央、省级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该公司还带动发展优质葡萄5000余亩,并辐射带动全区3万余亩葡萄产业发展,年产值突破8亿元,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此外,公司还聘请了60余名流转土地的村民到基地务工,年均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

  “眉山葡萄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做法,希望能够通过讲好眉山脱贫故事,把这些好经验推广出去。”来自四川发布的记者张妍说。

  聚焦精神脱贫

  文化活动促成好面貌

  石山学堂位于彭山区谢家街道石山村村委会。为有效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培养能致富、善治理的乡村建设带头人和德治典范,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广泛的实践空间和精神文化生活,石山学堂面向群众,开设了文创设计、传统手工制作和茶艺、摄影、书画等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该学堂已开展各类培训和活动18场次,覆盖群众2400余人次。

  走进石山村村委会,踏过一条嵌在浅池中的石磨小路,眼前便是白墙青瓦的石山学堂。学堂内,插画、茶艺、竹艺、刺绣、木雕等培训课程正在进行中,不少村民正在上课。采访团现场观摩课程开展及村民接受情况,并就石山学堂在助力精神脱贫,推进乡村振兴中怎样发挥作用进行了详细采访。

  石山学堂古色古香的环境,开设的传统文化课程和道德讲堂,特别是乡村智库的打造,赢得了采访团的点赞。“很惊喜,从乡村智库可以看出眉山农村发展已经走上了有规划、有目标的路子,不再像以前农村‘无头苍蝇’式的发展,建立、运用好这个乡村智库,群众的思考能力、文化素养都会提高,对乡村振兴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在石山学堂采访后,光明日报社国内部记者安胜蓝激动地说。

  毛河院子也像石山学堂一样承担起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据了解,毛河院子原本是一座废弃的屠宰场,2017年,结合毛河生态修复,这里成为了集日间照料、居家养老、文化院坝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于一体的乡村共享文化空间。

  当天,毛河院子内正在举办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展演活动,谢家竹琴、莲箫、糖画等独特民俗文化集中展示,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赏学习。“像毛河院子这样的院坝既是乡村的活动中心,也是文化中心,通过举办这种聚会,寓教于乐,让村民在轻松的氛围下就能学习到政策法规,传承传统文化,也能增加凝聚力,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采访团记者表示。

  从基层党建到产业发展,从物质脱贫到精神脱贫,从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到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眉山乡村欣欣向荣的面貌给采访团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眉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这是采访团对眉山的一致评价。

标签 - 葡萄,果园村,小康生活
网站编辑 - 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