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广西山区的“茶故事”

2020年08月20日 10:15:32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周仕兴 靳晓燕 姚坤森

  苍梧六堡茶、桂平西山茶、凌云白毫茶、天峨尧山岩口茶……行走在八桂大地,不同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地方茶。

  茶,是壮乡儿女热情待客的必备饮品,承载着他们对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几十年前,人们耳熟能详的彩调剧《刘三姐》唱段:“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如今已悄然被改为:“我今已有好茶饭,更有山歌敬亲人。”

  夏秋之交,我们走进深山幽谷,聆听广西山区茶农的“茶故事”。

  养茶

  弯弯曲曲的山路尽头,便是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瑶寨。这里地形险峻,云雾缭绕。

  2018年,修路队开进村里,狮东村村民盼望的“绝壁路”修好了,村子也变样了。泥土路成了石板路,河岸护堤、亲水平台相继搭建,在保留村庄原有模样的基础上把传承、旅游结合起来。独特的瑶族风情,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狮东村,也为狮东村打开了一扇窗。

  “人均1亩茶、户均2亩姜、村均万亩杉是我们的产业发展目标。”村支部书记赵万兴说。

  走进大冲瑶寨黑茶养护农户盘观桂的泥坯木屋,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一排排各种形态的竹制包裹,有类似粽子状的,也有常见方形的,还有类似大烟囱高高大大立在屋子里的。

  “这是瑶乡黑茶养护的一种方式。”村民盘观桂告诉记者。

  品尝古朴的味道成为人们的一种追寻。经过改良,形成了大冲瑶寨“存茶于民”模式。对屋子加以适当修整,同时达到茶厂要求的卫生、温度、湿度、通风要求,就可以将茶放在自家老屋了。听着讲述,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盘观桂家的土屋墙上会挂着温湿计了,这是与时俱进呀。存茶于民,农户们每年也可获得一笔养护费。

  不光种茶,养茶也成为这里的一景。妇女们一边生火熏茶叶,一边编织竹篓,养茶房呈现出一幅温馨幸福的喜人景象。目前,狮东村大冲瑶寨12户贫困户参与黑茶养护,共6000件2万多斤,每户贫困户每年养护茶叶总收入预计达1.2万元。

  清苦的生活迎来转机。年轻的凤求姑和村里妇女们一起忙活着,开起“长桌宴”,跳起“竹竿舞”,唱起“敬茶歌”,大冲瑶寨在传承中获取了新生的力量。

  炒茶

  “南方有嘉木,香茗出苍梧。”1500年的历史,让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六堡茶成为“可以喝的古董”,从“茶船古道”走出深山,漂洋过海,成为著名的侨销黑茶。

  进入六堡镇塘平村,苍山碧翠,溪流纵横,真是种养茶树的适宜之地。在六堡茶文化展示馆里,国家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韦洁群的女儿石濡菲在现场给人们展示捻揉生茶的手工技艺。

  “下面位置很烫,我们可以在边边的位置揉。揉的时候不用太快,慢慢地。水汽一会儿出来,这就需要摊开烘一下。如果感觉水汽被吸收了,我们再接着揉,这是一个反复的操作过程。”石濡菲不时擦拭汗水。从小跟着母亲学习传统制茶技艺,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沤堆、发酵、烘焙、略置、加压、陈化……每一个环节,她都熟记于心。

  传统的制茶工艺,保留了六堡茶的自然品味。喝过了茶,人们还想知道茶叶生长的地方怎样、茶如何制作出来。于是,在六堡镇渐渐有了客栈,有了制作技艺展示馆。母女二人一起收集、整理了六堡茶的历史和古时一直以来制作六堡茶的工具,各种陈年六堡茶和茶化石,专门建成了一个纯手工作坊与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六堡茶文化展示馆。

  石濡菲定期在茶厂开设培训班,向村民传授种植、采茶、茶园管理、制茶技艺等知识,培训30户农户成为传统制茶能手,并把发展六堡茶传统产业和当地特色乡村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性纯手工六堡茶区域,建成六堡茶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

  “炒茶咯!”村子里和技校的学生会来到这里,石濡菲操作,讲解,学生们尝试。热火朝天之时,在烘焙翻炒中感知冷暖;冥思静想之时,拿起放下后品味人生。

  一片茶园,一杯好茶,带给人们无限可能。

  卖茶

  茶,正改变着越来越多山里人的生活。

  “茶叶每公斤500块,我家种了11亩,每年收入几万元,茶树成了摇钱树!”一张张钞票从指尖飞过,天峨县坡结乡尧山村脱贫户王统贵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岩口名茶出尧山。在尧山村,种茶成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

  “我们村和周边村有600多户种岩口茶有168户,贫困户靠卖茶叶脱贫,大伙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尧山茶厂老板夏龙辉说。

  尧山村位于天峨县坡结乡北部,距县城50余公里。尧山岩口茶生长在平均海拔600多米高的半山腰上,山上常年浓雾弥漫,丛林茂密,空气清幽,雨水充沛孕育出岩口茶独特的品质,深受市场欢迎。站在山巅,放眼望去,一座座茶山成了群众的“金山银山”。

  “2017年8月,岩口茶在第十一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上获得银奖;当年11月,坡结乡尧山岩口茶示范园被评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这几年,区外的广东、深圳,区内南宁、柳州都有老板下订单,我们产茶叶不愁销路呢!”夏龙辉掰着指头如数家珍。

  为做好岩口茶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让“小茶叶”变成“大产业”,助农致富奔小康,2014年,夏龙辉创立茶叶公司。他决心要把尧山岩口茶产业做大做强,让大伙都能记住“家乡的味道”,同时带领茶农一起致富。

  为保证茶叶生产质量,夏龙辉到广东、浙江、福建等地考察先进的制茶工序。每到春冬之时,夏龙辉就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茶树管护、茶叶采摘、保管运输,并承诺保价回收,让茶农少了后顾之忧。

  夏龙辉还组织茶农赴贵州、南宁、百色、凌云等地学习,累计参加培训1005人次,发放技术管护资料2000多份,受益群众3100余人次,培养茶叶产品加工能手12人,通过网络电商等,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目前,尧山村已组建种植、加工和销售3支茶产业队伍;全村种植茶叶3800多亩,覆盖16个村民小组,种植农户达687户1840人。今年截至目前,全村已销售优质岩口茶1.8万公斤,收入40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销售额会有新的突破。”夏龙辉满怀希望地说。

标签 - 茶产业,桂平西山茶,乡村生态,茶的历史,岩口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