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光辉村,宽敞整洁的街道、白墙蓝瓦的民居、整齐划一的栅栏映入眼帘。眼下,正是秋收的时候,村民翟玉珍把从地里拉回来的玉米码成垛。拾掇完玉米,她赶紧忙着喂牲口。“现在干活虽然累,但心里有奔头。”
翟玉珍的公公瘫痪在床十几年,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前些年老人看病,欠下不少外债。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的时候,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黑龙江大学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进驻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老人办了医疗保险,看病自己掏不了几个钱,扶贫工作队给我安排了公益岗位,一年能挣一万多元。他们经常到家里看老爷子,鼓励我们养牛、养鹅增加收入。听说孩子英语不太好,工作队联系西语学院党支部与我家对接,一对一帮扶,派老师给孩子补习。”坐在炕头上,翟玉珍细数着家里的变化。“不只是我家,全村也大变样,生活环境好了不说,在他们的带动下,贫困户有了精气神儿,干劲十足。”
改变,并非易事。刚到光辉村的时候,黑龙江大学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安树宝面临的难题真不少: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规章制度建设不规范。个别贫困户躺在扶贫政策上“等靠要”,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存在矛盾……“想要开会研究下村里的扶贫工作,人根本到不齐。”
“扶贫攻坚,先要建强村党支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有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有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号召力。”安树宝的想法得到了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为加强光辉村党支部建设,黑龙江大学党委与光辉村党支部结成对子,以党建为引领,发挥高校优势,开展科技、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智志双扶,助力脱贫攻坚。
“村里搞主题党日活动和我们老百姓有啥关系?”头一次去村里开会,村民时淑娟心里还纳闷,到了之后才感觉收获特别大。“学校教授给我们讲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利用小菜园,种油豆角,搞庭院经济。”听了讲座后,时淑娟活心了,找爱人合计:“爹岁数大了,你身体不好,也不能出去打工,靠10多亩地一年也就收入6000多块钱,国家这么帮扶咱们,自己也得加把劲儿。”第一年种植,时淑娟尝到了甜头。“冯国军老师研究的这个豆角品种结的多还好吃,不愁卖,今年种了12垄,卖了将近3000块钱。”
“农村党建必须结合农村时令和农民需要,绝不能流于形式。”安树宝说。驻村工作队利用校村联合开展主题党日的契机将学校科研成果引进村里,邀请专家讲解豆角、玉米、大豆种植。机电工程学院退休老党员石广范主动为村民播种机免费安装监控器,实现播种精准。学校财务处、审计处党员干部进村指导村级财务、扶贫项目管理。哲学学院党员进村进行乡风文明培训等。
在“请进来”的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今年4月,光辉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和党员发展对象走进黑龙江大学,参加学校第57期入党发展对象培训班,与学校师生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和学校财务、纪检等基层支部互访学习交流,村两委成员开拓了眼界,树立了规矩意识、自律意识。“听了讲解,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党员发展对象杨晓丽说。
在光辉村村部有一个爱心超市,从米面粮油到针头线脑,老百姓过日子用的东西一应俱全。驻村工作队队员王运来告诉记者,超市里的东西不用花钱买,要用积分换。“知晓宣传政策、参加集体活动、勤劳致富、自家洁净、孝老爱亲都能得到积分,别看都是些小事,发挥作用大着呢。”扶贫扶志,通过爱心超市,不仅加强了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与村民的走动交流,同时引导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共建扶贫一条线,党员教育是实践,发挥作用起示范,扶贫工作好开展,组织生活要经常,三会一课紧跟上,党员教育把群建,务工党员看得见,重温誓词写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在光辉村老党员龚洪柱的日记本上,除了详细记录着村里开展支部活动的情况,还有一首赞黑龙江大学工作队的诗。龚洪柱感慨地说:“以前村里都是打麻将、喝酒、唠闲嗑,现在跳广场舞、打篮球、做志愿服务。”
党建引领,黑龙江大学驻村工作队紧紧依靠当地党和政府,结合光辉村实际,充分发挥省级扶贫资金作用,购买机车,建设扶贫基地,实现了12.5万元的年收益。带领村两委班子在光伏电站、扶贫产业、机动地等三资清理工作上,细化管理,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从2016年的10余万元到目前有130余万元。2019年5月,光辉村脱贫摘帽。
“脱贫之后,黑龙江大学驻村工作队工作重点将由扶贫向乡村振兴转变,将经济振兴和文化振兴相结合。”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蒋晶洁说,“前段时间我们组织艺术学院去调研,正在形成规划,围绕光辉村的特色,打造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