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着眼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和根本利益,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这一理念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的宽阔历史视野和深厚世界情怀,突破了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站在了人类文明的道义高地,汇聚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头,为人类向何处去指明了正确方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事访问、多边峰会等国际场合,多次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深入阐述,推动这一重大理念不断丰富发展。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发表演讲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年下半年,总书记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合称“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之际,呼吁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和方向,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前提和支撑。总书记在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的同时,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实质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并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5个方面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同年10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要“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明确中国将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的完善与变革。
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历史性演讲,全面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即: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总书记的演讲既从历史和哲学高度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又从现实角度系统勾勒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宣告中国将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冲突激化、大国竞争博弈加剧,世界更加迫切需要为解答“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采取实际行动、迈出坚定步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可行思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2024年6月,面向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的各国来宾,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指出这一理念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生机勃勃、开放包容、前景光明的事业。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不同国家,只要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加强合作、谋求共赢。中国将同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携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各国发展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