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 - 求是网

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

——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纪事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 刘畅 刘刚 洪泽华 2024-12-15 11:13:46

这是2024年8月8日拍摄的澳门和横琴晨曦景色(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摄)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澳门特色“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纪事

  新华社记者刘畅、刘刚、洪泽华

  海风萦绕过中国南海之滨一座座崭新的城市高塔,轻拂澳门碎石路上的每一道沟褶,如时光展开缱绻画卷。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孤苦亡告,眷怀祖国”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怀抱。那是刷新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光时刻——澳门翻开“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历史新页。

  廿五载濠江奔涌、奋楫扬帆,“一国两制”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在澳门得到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充满喜和乐”的南海古城搭上国家发展的高速列车,擦亮国际大都市的金名片,书写了“祖国好,澳门会更好”的精彩故事。

  劲帆归海澳,门迎万里风。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化,得益于“一国两制”方针的全面贯彻,得益于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澳门社会各界的团结奋斗。

  悲喜大三巴——穿越历史之门,共享盛世荣光

  当晨辉倾洒在大三巴牌坊斑驳的花岗石墙上,澳门迎来新的一天。世界各地游客踩着葡式碎石路聚拢而来,在雕刻着异国神龛的石门上探寻这座城市的历史。400多年前,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冒险者踏足于此,澳门有了Macau的名字。后来,澳门与祖国母亲离散,成为哭泣的“七子”之一。

  回归祖国前,澳门经济衰败,失业率高企,社会治安混乱……那时有人说,香港电影里出现澳门大三巴的镜头,一定是要有坏事发生了。

游客在澳门大三巴牌坊前拍照(2024年12月7日摄)。新华社发(张金加摄)

  1999年12月20日,历史终于迎来翻转,重回祖国大家庭的澳门开启时代新页。从此,大三巴的镜头伴随越来越多喜事盛事。

  如果说回归是一道门,那么透过历史的取景框,人们看到的是澳门居民当家做主的欣喜,是共享收获的欢愉,是人生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76岁的姚鸿明是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原负责人。“回归祖国让澳门人得以真正自己管理澳门。各街坊代表一致同意,在工作方针里加一句‘共建特区’。”他说,回归后街坊总会这个有全澳门最大“居委会”之称的社团组织,通过不同渠道向特区政府提出各方面意见建议,为澳门发展贡献“草根力量”。

  “共建特区”体现的正是“澳人治澳”的方针与精神,这是回归祖国后澳门居民感受最大的变化,在特区治理的不同场景中得以反复实践。

  “我们接触了200多个社团、4700多名市民,汇总了方方面面意见,集中起来就成为了我们的参选政纲。”“我们有非常可爱的爱国爱澳社团,有非常亲近、平和、健康而且体谅人的百姓……我有信心和团队一起把澳门发展好。”澳门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岑浩辉谈到参选过程时说。

  回归祖国后,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广大澳门同胞依法享受前所未有的广泛权利和自由。作为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拥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作为澳门的主人翁,承担建设特别行政区的历史责任。

  上了年纪的澳门居民很多有这样的经历:在澳葡管治时期,华人领身份证要用葡文填写资料。但多数华人不会写葡文,请葡萄牙的工作人员代写要额外花钱。花不起钱的人就只好不领身份证,成为“没有身份的人”。

  去年底,特区政府因应电子政务发展推出新一代澳门居民身份证,居民可在24小时自助服务机上轻松办理更换。

  印有金莲花的澳门身份证,背后是特区政府给予居民的幸福保障——出生津贴、15年免费教育、医疗补贴、现金分享,以及相关的就业保障和创业资助……

2024年12月2日,市民在澳门金莲花广场散步。新华社发(张金加摄)

  回归祖国后,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经济高速发展。统计显示,特区政府财政储备由回归时的130亿澳门元增长到近期的近6170亿澳门元。政府“钱袋子”鼓了,把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社会福利分享给全体市民。

  澳门回归前夕,医科毕业的张昊任被派往北京交流学习,因此爱上北京的她在回归后北上创业,专注于当时在内地刚起步的大健康产业。2023年,张昊任带着被国家药监局认定为“国内首创”的数字医疗技术,回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户。一年后,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澳门回归祖国成就了张昊任的精彩人生。她说,吸收了“两制”营养的横琴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现在要抓住机会,乘势而上。“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随着澳门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越来越多澳门人投身创业,去实现更大的梦想。”

  25年来,祖国始终把澳门作为掌上明珠,始终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坚强后盾,始终为澳门发展提供最大机遇。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站在新起点,我们要总结经验,更好推进‘一国两制’实践,体现‘一国两制’优势。”岑浩辉表示。

  妈阁望故乡——这扇心门朝向责任、朝向国家

  位于澳门半岛内港的妈阁庙历尽沧桑,祈求平安的香火从未中断。鲜为人知的是,在妈阁庙身后有条细长的陡坡,在澳门的地理志中叫“万里长城”。

  “这里有澳门人的家国情怀,也是对国家的集体记忆。”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所长林广志说。

  在澳门,爱国是最大的政治共识。

2021年7月12日,小朋友参观在澳门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大型图片展。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澳门2009年完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本地立法。法律利剑高悬,确保了国家对澳门行使主权,也维护了澳门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5月18日,顺应澳门维护国家安全新的形势需要,《修改第2/2009号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法〉》在悬挂着国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全体会议厅获得全票通过。配合国安法修改,澳门相继完成行政长官选举法和立法会选举法的修改,让“爱国者治澳”原则更加有法可依。

  “修订民生方面的法律时,各个阶层、领域,不同的利益群体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落实维护国家安全法方面,我们基本上没有争议。因为都有一个共识——国家好,澳门就好。”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如是说。

  “澳门居民爱不爱国?看看2008、2020这两年的新闻,就知道什么是血浓于水。”澳门红十字会主席助理鲁凡常常发出这样的感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澳门特区政府、澳门基金会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救援、赈灾和重建工作,累计援助资金逾56亿澳门元。在当时人口不到55万人的澳门,相当于每位居民支援了一万多元。

  2020年2月6日出版的《澳门日报》刊载了这样的消息:澳企向内地捐赠的一批疫情防控物资——口罩5600只、防护衣2000件、护目镜800副,青茂口岸快速验放,“零延时”通关。几乎同时,澳门归侨总会募集近百万个医用口罩,交付内地抗疫前线。当时,内地网民深情回应:“澳门,等疫情结束,我一定去撑你!”

  在澳门,爱国是对祖国清澈的情怀和深刻的理解。

  “当我看到国旗上熠熠生辉的星星和漂亮的红旗时,它就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那一抹中国红。”澳门教业中学小国旗手石芷函把这样的情感写进了作文。

2024年11月22日,学生在澳门教业中学操场举行升国旗仪式。新华社记者 王益亮 摄

  如今,澳门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国旗手”意味着在品德、学习、综合素质等方面成绩突出,学做、争当国旗手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回归祖国后颁布的澳门《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明确将爱国爱澳、厚德尽善、遵纪守法定为澳门教育的总目标之一,并依此制定各学科“基本学力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和澳门的历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纳入为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中国历史已列为澳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大学阶段,宪法、基本法、国家安全等课程列入通识必修课,教学时数须达45小时。”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骆伟建说,特区政府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也引入宪法、基本法、国家安全等内容,合格者才能成为管治团队一员。

  在澳门学子的升学、求职简历中,有赴内地实习的经历常被突出呈现,了解国情被视为“更有竞争力”的体现。

  曾参加“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计划”的澳门青年杨骏说,在上海了解到百姓诉求和愿望如何转化为国家政策,进而落实到地区、部门具体工作中。这样的经历对他后来投入澳门青年社团工作助益匪浅。

  联通十字门——面向未来敞开机遇之门

  搭乘新开通的澳门城市轻轨,从古老的妈阁庙到新横琴口岸只需二十几分钟。车窗外,横琴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摩天大楼与澳门新兴建筑群交替闪现。流动变换的城市天际线下,“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生动展开。

乘客乘坐澳门轻轨首班车前往横琴站(2024年12月2日摄)。新华社发 (张金加摄)

  澳门特区政府行政会委员杨道匡认为,回归后澳门海岸线与天际线的巨大变化,是“一国两制”制度安排下,中央政府支持澳门打通发展瓶颈的生动体现。中央为澳门增加土地面积、明确海域面积,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为澳门跨越式发展释放更广阔空间。

  从批准澳门填海造地建设新城区,到划定澳门85平方公里海域,再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分线管理封关运行,用以探索“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合作新模式……中央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从未改变,力度持续加大。

  漫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新的写字楼拔地而起,新的景观大道花香四溢,新的道路、车站、隧道、桥梁展现“未来之城”的动人英姿。这些景象背后,还有更多喜人的探索,从软硬环境支撑的多元新产业到“澳味”十足的新家园,从粤澳一体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体系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共构出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

  走进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淡淡的咖啡香混着雨后青草的气息,这里是很多澳门青年“梦开始的地方”。纳金科技董事长雷震办公室的窗外,近景是横琴“天沐琴台”地标,远景是澳门氹仔金光灿灿的建筑群。

  2014年,雷震在珠海注册纳金科技,主攻柔性透明导电材料创新与应用,核心产品是纳米银线。2018年,该项目获得阿里巴巴全球诸神之战创客大赛全球总冠军。3年后,雷震携纳金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横琴。

  雷震说,公司研发的柔性屏触控材料获得了数百万片量产规模,实现了“打破国外垄断、做中国自己的材料”的梦想。更让他欣慰的是,与早年澳门青年创业集中于手信店、早餐档、咖啡馆相比,越来越多新一代创青登上了高科技赛道。

  “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是澳门参与国家深化改革开放战略的任务单。

  完成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着力推动中医药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被称为“1+4”的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是特区转型升级的必答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不是澳门的尽头,而是新的发展开端和起点。“一国两制”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制度安排,要从发展角度展望澳门的未来。

  25年来,澳门“一国两制”的生动实践不断化为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场景——

  以20秒通关速度穿越两种制度、两种货币区、两个关税区,坐上舒适的通勤巴士抵达办公室时,手上的早餐依然热乎;开着右舵的澳门牌照车辆驶入左舵车流的马路,自如安心如本地司机;住进“横琴新街坊”的澳门老街坊们,生活安乐,温情如常……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认为,深合区建设正在重塑澳门青年的地域观念和职业规划,年轻一代更加关注内地广阔市场发展潜力,而跨地域发展机遇激发青年的上进心,推动青年积极提升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

  “2020年,我从国外留学回到澳门。一天经过西湾大桥,横琴闯入我的视线,就像横空出世的一座新城。”澳门青年艺术家官宏滔说,澳门与横琴的紧密联系带给他灵感,日后创作出了《连城》系列艺术作品。

  “我用小时候折纸的方法,把两个城市的平面图像结合成为一个圆,这恰好可以形容我眼中横琴与澳门相融相交、共赢合作的关系。”官宏滔说。

这是2024年7月5日拍摄的澳门旅游塔和横琴、珠海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张金加摄)

  十多年前,十字门水域是一道夜景分界线,澳门一边灯火璀璨,横琴一边漆黑暗淡。而今,这道浅浅水湾两侧早已灯火同辉、灿若银河,从一个侧面定格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湾区之夜,点点星光辉映万家灯火。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的写字楼里,“90后”企业家黄茵正和团队制定方案,要赶在圣诞节假期前向巴西客户推介中国内地企业的产品。澳门大学教室中,思考的火花不断迸发,首批获大湾区执业律师资格的黄景禧正在给学生上一节生动的案例教学课……

  在更遥远的宇宙星河里,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澳科一号”正在观测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场。普通而安详的日日夜夜汇聚成振奋人心的伟大时代,澳门同胞正以昂扬之姿扛起大国公民的责任,擦亮“中国澳门”的骄傲姓名。

网站编辑 - 高淑雅 张盼 审核 -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