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呼,我之愿”——全国政协委员安庭的履职故事 - 求是网

“民之呼,我之愿”——全国政协委员安庭的履职故事

来源:中国政协网 作者:记者 郭帅 2025-02-18 10:25:58

  安庭在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调研。(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安庭: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常委,民建北京市委会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曾获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民建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政协系统优秀信息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2024年岁末寒冬,深夜的北京,白日里忙碌喧嚣的城市逐渐安静下来。位于朝阳区北大街的某写字楼内,一处办公室的灯光依旧亮着。安庭为自己沏了杯茶,回到座位,手指继续在键盘上翻飞。

  作为一家上市企业的“当家人”,安庭需要在新的一年为企业掌稳舵、定好向;作为北京市政协常委,他要把提交北京市两会的提案做最后的修订;作为民建北京市委会副主委,他要总结旧年工作,并且高效、有序开展新一年工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心中时刻绷着一根履职为民的弦……

  这样的工作节奏,安庭早就习以为常,他笑着说:“闲下来反而不适应。”

  从2005年成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协委员,到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再到2018年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安庭资政建言的声音从未停止,履职尽责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俨然成了一位“老”政协。

  “因为心中时时牵挂,所以常常放心不下。”安庭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做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的事,是政协委员的分内事。

  艰难跋涉的每一步都不白走

  话剧《上甘岭》《辅德里》《德龄与慈禧》、舞剧《孔雀》《云南印象》……当记者走进安庭的办公地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随处可见的精美剧照和演出海报。

  每一张剧照、海报背后的故事,安庭都如数家珍:“几天几夜都讲不完,这些是我和团队20多年来的心血和梦想。”

  看着一张张剧照,记者的思绪被拉回到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委员通道”上的场景——

  “为了尽量真实地呈现这场‘立国之战’,演员们在三伏天紧闭门窗,关掉空调电扇,16位演员每天只分一小瓶矿泉水,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穿着志愿军的棉服摸爬滚打。”安庭在“委员通道”上分享排练话剧《上甘岭》时的故事,让线上线下的很多观众印象深刻、为之动容。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艺工作者最壮阔的舞台。”安庭说,用更多更好的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是他始终如一的追求。“实践证明,艺术上艰难跋涉的每一步都不白走,最后都会落到作品呈现的细节里。”

  多年来,安庭团队创作的众多作品好评如潮,大奖无数,包括“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

  安庭在调研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国有1200多家现代化剧场,每年有超3000万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近10万场演出。

  “咱们的老百姓都喜欢看戏,要为文艺战线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近两年,在全国两会和北京市两会期间,安庭持续呼吁全面打造提升“首演”经济,擦亮“大戏看北京”的金名片,全力助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演艺团体,剧院、影院等场所的密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打造‘首演经济’拥有强劲的市场基础与领先优势。”安庭说。

  在安庭出品的众多作品中,与杨丽萍长达20年的合作,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生长于山野之间的歌舞声中,原始的生命活力扑面而来,观者无不为之折服。

  近年来,安庭将《孔雀》《云南映象》等众多经典作品推向了国际舞台,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国际友人都深深着迷于我们的作品,了解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这是特别好的方式。”安庭说。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次次成功实践让安庭更加确认,文艺作品作为纽带,能够让“中国故事”走出去,让更多国外的观众透过中国的文艺作品,特别是中国当代的文艺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动人故事。

  做人民心声的传递者

  2024年12月29日,民建门头沟区工委成立10周年大会召开。看着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回忆涌上了安庭的心头。

  在安庭看来,加入民建,一定意义上翻开了他人生一页崭新的篇章。10余年前,安庭曾任民建门头沟区总支主委,“搭班子、带队伍,那段时间基本天天在那儿。”

  “当时总支只有50多位会员。”为了记录总支做过的创新性工作,也为了吸引更多有为之士加入民建,安庭利用专业优势,第一时间办了份报纸,名为《山水遥》。“效果很好,我离开的时候,会员已经增加到了上百人。”在安庭的一再争取下,总支也升格成了工委。

  这段经历对于安庭而言,弥足珍贵。“近距离看到了社会运行的细微末节,亲身体验了群众的喜怒哀乐。”这也为日后成为政协委员的安庭提供了滋养的沃土,助力他提出了更多符合实际、贴近民心的意见建议。

  “其实和政协的缘分还可以再向前追溯。”安庭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母亲在北京市政协工作,少年时骑着自行车穿过胡同到政协大院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有时候要开会,我就一起帮着搬搬桌椅板凳。”也是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安庭慢慢了解并认识政协。

  “看着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热烈氛围,当时的自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安庭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人民政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也让他对人民政协产生了敬畏之情。

  “不存私心,劳而不怨”是年青时的安庭对政协委员最深的感受。多年后,这也成了他对自己的履职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05年成为门头沟区政协委员后,真正要开展调研、撰写提案时,安庭这样的感受愈发强烈。10余年基层政协的磨炼,也为他日后走上更广阔的“舞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春天,安庭首次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会后不久的一个周末,安庭走进北京白塔寺街区,与当地搬迁后又再聚首的老街坊们一道座谈、活动,重温着过去老街坊互相“串门儿”时的亲近和温暖。

  就在那时,安庭接到了全国政协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关于“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他提交了《着力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原生态生活方式”的保护》的建议,并在座谈会现场作了发言,聚焦“居民”这个关键词,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相关法规、政策等提出了建议。

  座谈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安庭注意到,住建部出台了“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体检评估制度,明确了“对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不得违背群众意愿搬空原住民进行商业、旅游开发”。

  履职建言渠道之畅,建言成果效率之高,作为参与者、见证者,安庭的获得感、成就感油然而生。这次经历也让全国“舞台”上的“新兵”更加笃定,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从此,悉心倾听民声,以群众的问题作为建言导向,努力做好人民心声的传递者,成了他不变的追求。

  “政协是我一生的情缘”

  翻开安庭厚厚的履职笔记,记者发现,除了关注本职工作文化领域的难点痛点,安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民生、民意、民情上。他说,把老百姓的一系列民生“问题清单”变成一长串“幸福账单”,是他一直以来的履职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点,找准‘小切口’,才能解码‘大民生’。”这是安庭20年履职过程中的“法宝”。

  2024年全国两会,安庭的一件提案登上了热搜。在关于《加强付费软件“自动续费”乱象监管治理力度》的提案中,安庭关注到近年来付费软件自动续费功能的种种乱象,建议监管部门取消强制自动续费,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自动续费。

  “说到了我们心坎上”“已经被这个问题困扰很久了”……网友们的热切关注和肯定,让安庭再次感受到了提案背后“沉甸甸”的期待。

  安庭注意到,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从法律层面为自动续费划定了红线,进一步筑牢了消费者权益的“防护墙”,这让安庭高兴不已。

  “把问题提到关键处、把建议说到点子上,关键是要心中始终绷着一根履职的弦。”安庭总结道。

  有了好经验、好做法,就得用足、用活、用好。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庭还提出了药品说明书全面启用“大字版”“简化版”的提案。

  “提出这件提案,其实是因为我观察到,身边很多老人都要拿着放大镜、戴着老花镜看药品说明书,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还得寻求年轻人的帮助。”因为这件身边事,安庭开展了深入调研。

  “药品说明书不同于其他,它是药品使用信息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看不清、看不懂的说明书,会给患者用药留下安全隐患。”安庭因而建议,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出台药品说明书国家标准,强制药品厂家提供纸质大字版、简化版的药品说明书。

  同年9月,在国家药监局公布的第三批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革试点名单中,369种药品进入说明书“大字版”“简化版”目录。

  好消息接踵而至。不久前,安庭在朋友圈分享道:“2023年的提案,2024年末得到了回响。”原来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安庭曾提出,要想方设法解决“不能生”的问题,“这既是我国解决低生育率情况的一大途径,也是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充分体现。”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指出要“指导各地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这件提案,也是和很多朋友聊天中了解到的情况。”为民履职早已融入了安庭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历程中,一个个“金点子”结出的硕果,让他履职为民的脚步更加坚定。

  回望20年履职之路,安庭说,还有太多没做的、想做的。“政协是我一生的情缘,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协委员是我不变的向往。”(记者 郭帅)

网站编辑 - 朱豫 张盼 审核 - 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