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广受关注。
据了解,截至3月5日20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5890件;截至3月8日12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共收到代表议案269件;目前已收到代表建议8000余件。
那么,这些议案、建议、提案是如何形成的,又将去向何处、发挥多大作用呢?
图为2025年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
察民情、聚民意
从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来、从麦浪翻滚的田间地头来、从书声琅琅的校园课堂来、从烟火气十足的社区街巷来,每一个议案、建议、提案的背后,都是代表委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的坚实足迹。
比如,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是一位油菜种植户,他有8本写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他摸索高产油菜育种的思路,也记下了老乡们的需求和“金点子”。
比如,针对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来自宁夏的全国政协委员刘建国为摸清有关情况,在过去一年中走访了40多所学校和近20家司法机关,与200多名社工、家长和青少年促膝长谈。
“每一条建议都是实打实用脚底板走出来的,都是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出来的”,“好提案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文字,更是群众心声的传递与回应”,“我们的职责就是多听民声,多为民发声”......
携民意而来,为百姓发声。每一份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建议、提案里,有百姓冷暖,有万家忧乐,有无数普通人的梦想和期盼。他们从人民中来,带来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民意。
图为2025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新华社记者 才扬/摄
办实事、解民忧
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山东的全国人大代表窦延丽建议,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常规教学,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和建档等工作。不到24小时,她就见到了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双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将展开进一步调研,推进相关政策落实。
提出、交办、办理、督办、反馈,通过一整套高效工作机制,代表委员们提出的议案、建议、提案,不仅件件有人办,还要件件都办好。
来看一组数据: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298件议案,交由相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在大会期间提出的9235件建议,交由213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均已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收到提案6019件,立案5091件,办复率99.9%。
通过办理好这些议案、建议、提案,人民的急难愁盼化为施政所向,人民的真知灼见化为良招实策。
比如,如何降低年轻人结婚生子的负担?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提交了“关于加强生育支持政策的建议”。一个月后,他就接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电话,沟通建议的落地工作。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人员专门上门与他商谈。202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汪玉成提出的建议在《若干措施》中均有相关体现。
比如,如何让更多人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全国政协委员唐旭东牵头,共13名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医馆体系建设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的提案”。一年过去,他们欣喜地看到,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资金,450个县级中医院开展了中医专科建设,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已近4.2万个,培训约4.6万名中医馆骨干人才。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代表委员们的议案、建议、提案,起始于人民意愿充分表达,最终落实于人民意愿有效实现,这不正是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吗?
(记者:旷思思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