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谈到了如何加强思政课建设。
办好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
图为2024年5月17日,学生们在江西宜丰熊猫科技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科普教育活动,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意识。 人民图片 周亮/摄
新时代以来,一个个“微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
在南开大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询问身旁的教师,“思想政治课怎么上?学生们感兴趣吗”,并叮嘱“要讲得鲜活一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冒雨考察湖南大学时,遇到正在岳麓书院上思政课的师生们,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与学生们交流,亲切询问大家对于课程的看法,还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方向目标、方法路径,为办好新时代思政课提供了根本遵循。
办好这门课,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
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在列宁小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在解放区的小学、陕甘宁边区的中学开设“政治常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把“中国革命常识”、“共同纲领”列入中学教学计划,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强调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
办好这门课,事关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同时,这一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加之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下,没有体验过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难,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人生阅历相对有限。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不可低估。
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小学、中学甚至是幼儿园,会在人的一生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思政课是在人的灵魂里搭建筑,帮助青少年认识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这就要求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
办好这门课,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任。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就是我们要立的“德”。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这门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开设思政课的必要性,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只有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才能把开设思政课的深远意义认识准、理解透。
(编辑:周昭成 许文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