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当前,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针对区域、行业、企业分化背景下经济社会运行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统筹考虑东中西、南北方经济发展出现的分异,打破四大板块的限制,依托经济发展的基础、阶段、动力、潜力等因素重新划分区域类型,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培育经济增长较快地区新动能
贵州、江西、云南、山西、福建等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多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传统动能优势明显。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这些地区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逐渐摆脱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依赖,积极培育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的新经济。
要把鼓励支持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在创新资源聚集地布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创新创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开展创新发展试点,推动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城市示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一批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筹、众智等创新模式,不断拓展创客空间,使创新活动向民主化、个性化、开放化、网络化、集群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新经济的创新主体。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体系,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不断提升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
提升经济增长稳健地区城镇化水平
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河南、广西、新疆等经济增长稳健地区城市群初具规模,空间组织结构加速变化,空间效率提升空间很大。要以长江中游、成渝、中原、滇中、北部湾、天山北坡等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构建地区统一市场,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稳健地区发展潜力。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按照一定时序、合理的空间秩序、适当的人群分类、适宜的领域重点,分类引导、循序渐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身份、生活方式和服务待遇市民化。全面实施财政资金、建设资金、用地指标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三挂钩”政策,调动地方政府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积极性。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企业分担就业培训、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改善成本的机制,明确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主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劳动技能培训、随迁子女教育等社会成本,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社会保障成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扩建成本。总结推广皖江城市带“飞地经济”的经验,鼓励和支持沿海地区与该类型地区之间以“合作共建”“净托管”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增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坚持职住平衡的原则,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和其他商业、金融服务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增强经济增长强劲地区创新能力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经济增长强劲地区创新要素集聚程度超过经济要素集聚程度,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引领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竞争的载体。要以产学研联盟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平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全面贯彻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管理和服务机构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之间的有效通道。鼓励地方政府采用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成立产业引导基金、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使生产和科研共同推进产业创新体系的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鼓励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众筹与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加快发展第三方专业化服务,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效率。加快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网络体系,促进创新创业线上线下相结合,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发挥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苏南、天津、杭州、珠三角和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的作用,深化科技金融、股权激励、财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集聚创新要素,引领地区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汇聚全球精英人才,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经济高地。鼓励和支持地区内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与美欧等发达国家建立创新合作联盟,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推动经济失速地区发展
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天津等经济失速地区多是国有经济占比高、市场化发育程度低、开放体制不灵活的地区。要根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深化市场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同时,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方式,增强经济失速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外资以及各类新型社会资本,以出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统筹推进政府系统信息采集、整理、运用和共享的大数据管理,加快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全覆盖,营造高效营商环境。建立以海陆空港口岸为依托,“一个窗口”对外、高效便捷的口岸管理与通关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建立经济失速地区的监测预警机制,防范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进一步完善适合各类经济失速地区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确保各项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建立经济失速地区创业扶持专项基金,加大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经济失速地区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布局建设一批技工院校、再就业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等。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