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和使命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2019年07月19日 19:08:09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君如

  内容提要

  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成就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处于进行时,并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从“出发”到“再出发”,推动着“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后,向“强起来”的目标继续奋进。持续40多年推进改革开放,方向不变、动力日增,中国何以能成就这样的世界奇迹?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根本动力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要不停顿地向前迈进,都要有强大的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同时,找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就是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还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强调,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复杂局面下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就在于我们有一个根本动力,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确立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只要了解一下改革开放的发生和行进路径就可以发现,改革开放的逻辑包括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这一思想路线的逻辑起点,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这个作为思想和行动出发点的“实际”,既是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也是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中华民族历史追求的实际。因此,对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中国共产党来讲,“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包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科学要求,也包括“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的价值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是为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今世界的基本世情出发,改变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富起来”。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中华民族能够在“富起来”的基础上迎来“强起来”的明天。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及贯穿其中的党的思想路线的逻辑,在价值追求上,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事实就是这样。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实现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并实行改革开放;从完成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到形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从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到形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到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到强调全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再到按照“治国必先治党”的思路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再到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到确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从提出“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适应新情况、提出新思想、作出新决策,不断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就在于始终牢记我们党成立时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明确方向

  “改革开放”属于实践范畴。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而不是盲目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对于实践的起步、进程、结果及其成效,关系甚大。目的对不对,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是不是具有可行性,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方向、进退和成败得失。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方向是什么?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时,人们拥护改革开放、参与改革开放,就是希望改革开放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等物质文化需要;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期待过上小康生活,希望改革开放能够让大家有房住、有车开、有家电可用。人民群众这些朴素的要求和希望,正是改革开放全部追求的一个缩影,可以折射出改革开放目的和方向的崇高和光明。现在,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实现这一目标后,还要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的更高期盼、更高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的目的不仅是伴随着实践的推进而提升的,而且是有层次的。即使在人民群众把解决温饱问题、过上小康生活看作改革开放目的的时候,也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希望物质生活改善了,社会道德风气不能搞坏了。我们党体察人民群众这一需求,在当年就已经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提了出来。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解决我们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阶段性、层次性的。

  进一步考察改革开放的目的,可以发现,这些目的之所以紧密联系、相互衔接,是因为有一个根本的目的。这个根本的目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给出了答案,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赶上时代”“振兴中华”。今天,我们党带领人民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表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既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具备人民支持

  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有效推进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具有历史的、政治的、道义的、法律的正当性,因而一开始就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果仅仅考虑到改革开放具有正当性,而没有考虑到改革开放作为一场社会革命具有高度复杂性,包括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那么,改革开放在持续推进中就会遭遇各种难以克服的阻力,就难以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持续有效推进改革开放,还必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也就是说,改革开放要持续有效推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从而确保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具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这就意味着,改革开发的持续推进必须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为改革是为了人民群众、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同时也注重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所以,我们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其着眼点就是要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必须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等等。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支持、持续深入推进的重要密码。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标签 - 改革开放,初心,改革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党的思想路线
网站编辑 - 唐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