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年07月31日 15:48:3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江泽民

    一、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志是捍卫、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原则,是集中全党智慧和经验的创造,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最重大的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7月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1635页

    十四年来,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更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认识到,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0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的党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有其他许多内容,还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0—1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善于概括群众的经验和创造,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表现出了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3—14页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十五年来,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月2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650页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9页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0页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0—12页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更好更快,国家要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关键在于我们党,在于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38页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员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要带头学好用好。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学习要联系实际,要精,要管用。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精神力量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39页

    要保持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最根本的,是坚持不懈地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我们党是一个有五千多万党员的大党,领导着十一亿多人口的大国,现在又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异常繁重艰巨的任务,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尤为重要。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不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就没有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十四大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学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努力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片面性、绝对化,确保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改革和建设任务很重,大家都很忙,但是一定要挤时间学习理论。如果成天忙于事务,忽视理论学习,头脑不清醒,是要吃大亏的。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必须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具体而不是抽象地、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刻苦钻研,才能掌握这个理论,用好这个理论。全党真正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时,就能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有了这一条,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二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6月25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330-331页

    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各项工作,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是关系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关系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和长治久安的大事。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党,这样的大国,这样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如果没有以正确理论为基础的强大的精神支柱,那末,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将是不可想像的,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谈不上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全部近代中国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从这样的历史高度来认识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意义。

    ——《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学习》(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87—88页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更快,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掌握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才能更加全面和自觉,才会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最终成功。我们必须把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作为党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本性建设,切实抓紧抓好。

    ——《在第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结业时的讲话》(1994年5月31日)

    无论对党还是对党的干部来说,理论上成熟都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科学理论,这是我们党政治上成熟的根本标志。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热切地期望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并指出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当时,我们党只有几万名党员。现在我们党已经成为一个有五千七百多万名党员、四十多万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几千名高级干部、几百个中央委员的大党,领导着一个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亿人口的大国,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加强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就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必须把加强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首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干部。整个干部队伍的理论素质提高了,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论党的建设》第222—223页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强大思想武器。全党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兴起一个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几百名中央委员、几千名省部级干部负有特殊重要的责任,首先要带头学好邓小平理论,完整、准确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从总体上领会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精神,又从各自工作的领域对理论的有关内容进行系统钻研和理解。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6页

    学习邓小平理论,首先要认真地、系统地读邓小平同志的著作,还要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读马列的一些重要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并且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要锲而不舍,不可浅尝辄止。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1月26日),《求是》杂志1998年第4期第2—3页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认真刻苦全面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必须摆在学习的首位。全党政治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信念上的坚定,是全党组织上行动上的统一和具有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前提和基础。而这种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和政治信念上的坚定,只能建立在全党同志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的基础之上。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1999年1月11日),《论党的建设》第326页

    (三)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学习这个理论,最重要的是掌握和运用好这个精髓,达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科学态度的统一。达到这样的水平很不容易,但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这样来要求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在全国组织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8月12日)

    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努力学习和掌握贯穿在邓小平同志著作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改革方案,就比较容易全面正确地把握,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在贯彻执行中就比较容易形成统一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工作中就会发扬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避免主观主义和盲目性。这些年来,大家都在学习和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但是工作效果不一样。在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上,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上,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在处理发挥市场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上,在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上,在处理改革开放和打击犯罪、反对腐败的关系上,等等,有的地方和部门解决得好些,有的就差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从思想方法上看,学习和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差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通过学习,多掌握一点唯物辩证法,少一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要求。

    ——《学习学习再学习》(1994年3月7日),《论党的建设》第146一147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的各个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中,要始终注意从总体上、相互联系上和精神实质上去全面地正确地把握,不能搞片面性,否则是学不好和用不好这一理论的。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善于把邓小平同志的基本观点联系起来学习,联系起来思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只有把邓小平同志著作中贯穿和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到手,把他的科学态度、创造精神和革命风格学到手,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统一起来,才能在我们的工作中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避免主观主义和盲目性。

    ——《在全军第一期正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轮训班座谈会上的讲话》(1994年4月1日)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要真正学懂不容易,要达到精通更不容易。学习这个理论,目的全在于应用,在于用理论武器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确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所以,要在实践中用好理论,也得好好下一番苦功夫。这些年来,在我们相当一部分干部中,有学习理论不够的问题,也有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细心熟读、反复研究《邓小平文选》原著,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这条主线,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全面把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要深入实际,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改革和建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求正确的答案。

    ——《在第四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结业时的讲话》(1994年5月31日)

    从前一段的经验来看,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要在认真研读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全面系统地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上下功夫,在运用理论研究解决当前重大问题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1994年9月28日),《论党的建设》第156页

    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要达到这些要求,全党同志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努力,尤其是要切实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并被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学懂,也只有联系实际才能真正用好。从党的历史上看,什么时候理论和实际结合得好,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会更加自觉和全面,就能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避免和减少在工作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左右摇摆。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联系党的历史经验、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联系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坚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观察事物的科学方法,增强分清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996年6月21日),《论党的建设》第223—224页

    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重点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政治立场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使命感;学习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学习邓小平同志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1997年2月),《人民日报》1997年3月17日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不能仅仅以了解它的某些论述和某些词句为满足,而应真正读懂读通。要在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领会它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依靠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现新飞跃。把握了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针对中国国情,结合时代特征,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把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邓小平同志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从实际出发反映事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精神,是我们尤其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的。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1月26日),《求是》杂志1998年第4期第3页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强调,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彼此联系、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在邓小平同志著作中,改造主观世界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新时期共产党员必须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坚持遵守党章、严守党的纪律等方面,邓小平同志都有大量论述。这对于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论党的建设》第294页

    (四)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十年实践检验而为亿万人民所认识和接受的科学理论,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89年9月29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617页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代价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是我们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有了这面旗帜,有了这个精神支柱,一个有五千万党员的大党才会有更加坚强的战斗力,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大国才会有更加强大的凝聚力。

    ——《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3年11月2日),《论党的建设》第110—111页

    我们要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振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这个关系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

    ——《在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1997年3月4日)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邓小平同志逝世后,全党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2页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9页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二十四年经验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现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十三大、特别是十四大的基础上,中央建议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9—10页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3-14页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五大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始终不渝地高举。问题在于,这个“高举”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不能是形式主义的“高举”。党中央所要求的“高举”,必须是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真正把邓小平理论全面正确地学习领会好,积极认真地贯彻落实好,不断取得工作的新成绩,不断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只在口头上喊,认识上不提高,行动上不落实,这不是真正的“高举”。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负责同志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7月19日)

    (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代和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紧密结合起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一年来,我们党正是采取了这种正确态度,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加强党校建设的几个问题》(1990年6月12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43—1144页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通过积极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进步的思想文化成果,认真总结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新经验、新创造,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充实和发展的。同时,也是在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包括封建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指导地位的。

    ——《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1996年10月10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2080页

    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人史册。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无论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能动摇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坚定信念,而只会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这个理论去克服困难,战胜风险,胜利前进。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50—51页

    学习邓小平理论,既要坚持它的基本观点,又要通过实践使它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采取的就是这种态度。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1月26日),《求是》杂志1998年第4期第4页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迄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时代的发展和本国的国情出发,以创造性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实践的总结。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1月26日),《求是》杂志1998年第4期第4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今后的路具体怎么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对待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态度,也是邓小平同志期望于我们的。我在十五大报告的结束语中曾强调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值此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刻,我再一次希望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中央委员会成员、党中央领导集体,一定要高度自觉地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这既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1月26日),《求是》杂志1998年第4期第4页

    实践在发展,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前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止境,要一以贯之。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新的艰巨课题,我们必须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自觉性,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坚持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用“三个有利于”来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用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坚持邓小平理论,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在第二期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1998年6月2日)

    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必将不断地产生丰富的新鲜经验。我们不仅要在实践中善于坚持和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而且要善于通过总结从中提炼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这是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1999年1月11日),《论党的建设》第327—328页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伟大结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全党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在全面地创造性地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51页

    我们党有八十年的奋斗历史,有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实践,有国内外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67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标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网站编辑 - 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