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463-1464页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更具有紧迫性。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10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383页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我们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粮以及节约其他各种资源,农业要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工业要讲质量、讲低耗、讲效益,第三产业与第一、第二产业要协调发展;二是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三是消费结构要合理,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决不能搞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浪费资源的高消费;四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干部和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五是坚决遏制和扭转一些地方资源受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384页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8页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不仅具有近期效益,更具有远期效益;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算大账,算大账就是算大局、全局之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只算局部的眼前的小账,而不算全局的长远的大账,就容易陷入片面性,该花钱的地方花得少,不该花钱的地方又花得多,甚至于干些急功近利而损害全局、贻误将来的事情。
《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3月15日),《中国环境年鉴》1998年第3页
在世纪之交,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基本国策。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3月13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十世纪,世界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对资源的掠夺,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在二十一世纪,我们要继续大力抓好稳定低生育水平,合理利用和严格管理资源,保护和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工作。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0年3月12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627-628页
为了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们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必须充分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必须加大利用国外资源的工作力度。这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计,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加以推进。利用国外资源,要采取多种方式,贸易与勘察开发并举;要以我国短缺的资源为重点,兼顾其他资源;要以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为重点,兼顾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实行多元化经营利用战略。同时,要加紧研究确定我国战略资源储备的方针,对重要战略资源实施国家战略储备,以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这项工作很紧迫,过去我们的认识不够,应加紧部署和实施。要继续积极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为加强我国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0年3月12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630-631页
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真正明确,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海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2月27日)
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80页
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我们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要抓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着眼于未来,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实现可持续发展,核心的问题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最突出的特点是,我们做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要把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结合起来考虑,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加入世贸组织,既为我们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我们提高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可能给我们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带来影响的国际方面的因素,要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既要看到对我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对我不利的一面。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努力避免不利影响。比如,如何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如何既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又不过分依赖国外资源,如何既扩大资源领域的对外交流又防止珍稀资源流失,如何既不断促进贸易发展又确保环境安全,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趋利避害,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不仅关系我们能否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且关系我们能否更好地实现、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抓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责任意识,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党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每年都要认真解决一两个影响和制约本地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突出问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坚持和完善责任制,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协调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加强督促检查,把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要切实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人口资源环境几方面的工作都有了基本的法律依据,既然立了法,就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努力做遵守法律法规的模范,同时要支持和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法,绝不能知法犯法,干扰甚至阻挠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有关职能部门要秉公执法,决不允许徇私枉法。加强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有关法律知识,使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自觉守法。全社会都严格依法办事,是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二)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已经拥有十一亿五千万人口,压力是相当大的。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本身的增长固然很重要,而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逐步提高人口素质关系也很大。如果我们不能把人口控制住,大量的经济成果就会被过快增长的人口抵消掉,这是一个问题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在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2年3月29日)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生产要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而不仅过去是十分必要的,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也仍然是十分必要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下去,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中,不仅提出了总的国力要求,而且对人均水平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实现既定的人口控制指标,仍然是各级政府必须行使的宏观调控职能,全国各地区、各单位都必须按照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认真地完成人口控制计划。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3月21日)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控制也应当由市场调节。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是一种误解。实行计划生育,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的。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多有好的一面,但是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又会给吃饭、教育和就业等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也仍然存在。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人口盲目增加,会严重影响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对于个人,都是极为不利的。中国要发展,就必须在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这绝对不能动摇。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这是在很长的时间中,由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多种因素起作用所形成的。如果想通过发展市场经济自然而然地降低出生率,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利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控制人口增长属于政府调控的职能。企图依靠市场调节来控制人口增长,是无法实现我国的人口计划的。这一点必须明确,不能含糊。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4年3月22日)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发展问题。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没有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状况相协调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去年,我们发表的《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和行动方案。我们还召开了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并且把解决人口问题,摆到了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发展工作重点的首要位置。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定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更加深刻地认识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更好地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3月18日)
人口问题不只是数量问题,还包括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问题。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综合考虑,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我们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当代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还要为子孙后代创造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5年3月18日)
人口问题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这是我们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曾讲过,我们的人口政策是带有战略性的大政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如果人口盲目地膨胀,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破坏资源与环境,危及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应当懂得,人口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非常密切,控制好人口规模,就可以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减轻人口过多对经济建设的压力;反之,经济建设成果的增长就会被盲目增长的人口抵消掉,我们就很难在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我们要居安思危,要考虑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10日)
所谓良好的人口环境,是指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结构。良好的人口环境,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教育普及、科学技术进步等有利条件,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促进教育普及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10日)
在我国广大农村,把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是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的一个创造,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体现。“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口号,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通过推广“三结合”,为妇女参与生产劳动、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因而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对进一步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生育观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3月10日)
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实践中,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人口问题的路子,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行之有效的。要坚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不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和负总责不变;坚持贯彻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要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计划生育工作的机构、人员、报酬要做到“三落实”。这些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做法和经验,要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发展。要把计划生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计划生育工作干部队伍要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7年3月8日),《人民日报》1997年7月25日
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宏观调控体系、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机制,采取教育、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使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以宣传教育、避孕和经常性工作为主,确保全国人口控制在预定目标以内。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3月13日)
中央已经明确,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要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素质,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前途。首先要从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抓起,在这方面,计划生育、卫生保健、教育等部门要通力合作。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1年3月11日)
计划生育工作要加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计划生育事业真正成为造福于人民的事业。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1年3月11日)
人口问题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要高度重视劳动人口就业、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与迁移、出生人口性别比等问题。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人多耕地少,而且耕地还在逐年减少。因此,保护耕地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我们既要凭借现有耕地解决现有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对子孙后代负责,如果耕地保护不好,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发生严重危机。珍惜和保护好耕地,必须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民族安危的大问题大政策来对待,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我们就要犯永远无法弥补的历史性错误。
《在江西考察农业问题时的讲话》(1995年3月23日)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1995年9月28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464页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科技水平不高,经济技术基础比较薄弱,保护生态环境面临的任务很艰巨。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到投资少、消耗资源少,而经济社会效益高、环境保护好。如果在发展中不注意环境保护,等到生态环境破坏了以后再来治理和恢复,那就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383-384页
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基础上的发展。客观事实说明,那种以盲目扩大投资规模、乱铺摊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其增长速度越快,资源浪费就越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发展的持续能力也就越低。这是不可取的。我多次讲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快一点。但是千万要注意,在加快发展中决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任何地方的经济发展都要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注重优化结构,都要坚持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和可持续的。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384-385页
经济决策对环境的影响极大。要从宏观管理入手,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机制。在制定重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规划重要资源开发和确定重要项目时,必须从促进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统一的角度审议其利弊,并提出相应对策。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385页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环境问题已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我们愿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积极贡献,但是不能承诺与我国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义务。理所当然,发达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多负责任,我们坚决反对某些发达国家搞所谓“环保外交”,借环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我们扩大开放、引进外资,需要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要注意防止国外有些人把污染严重的项目甚至“洋垃圾”往我国转移,切不可贪图眼前的局部利益而危害国家和民族的全局利益、危害子孙后代。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6年7月16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386页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保护好流域的生态环境极为重要。库区两岸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区,一定要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综合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这是确保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务必年复一年地抓紧抓好,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和懈怠。总之,要统筹兼顾,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仪式上的讲话》(1997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997年11月9日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方面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另一方面水资源短缺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们要在全民族中大力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把兴修水利作为保证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1999年1月1日),《人民日报》1999年1月2日
缺水的危害性绝不亚于水患。没有水,人都不能生存,还谈什么开发和发展?!解决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要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总的要求是开源与节流并举,以节水为主。一要广泛采取节水措施,特别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二要从长计议,全面考虑,科学选比,周密计划,适时进行重大的水利工程建设。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1999年1月11日)
我们对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总的原则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积极推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具有权威的资源管理新体制,以加强对全国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9年3月13日)
生态环境建设,是关系到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几十年的经验证明,必须把水土保持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黄河的一项根本措施,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生态工程建设要同国土整治、综合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是一项十分广泛而复杂的任务。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几代人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定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推进黄河的治理开发》(1999年6月21日),《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第563页
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共同拥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需要各国共同行动。在国际环境合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长期历史和不同国家的具体现实,综合规划,加强合作,协调行动,切实推进。发达国家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曾经对全球环境造成的那些历史影响,因而有责任承担更多的义务,发挥自己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经济发展中要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并在全球行动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成功履行再次表明,只要各国相互理解,加强合作,就一定能加快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进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愿意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促进全球环境和发展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国际保护臭氧层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1999年12月2日),《人民日报》1999年12月3日
西部地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害地区,但目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搞好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源头和上游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为实现山川秀美而不懈努力。
《关于西部大开发问题》(2000年6月20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303页
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工作,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来进行,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必须长期坚持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实行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依靠科技进步,完善市场机制,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处理好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增强节约使用资源的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油,节约用矿,节约用各种自然资源。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1年3月11日)
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定要从全局出发,统筹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进一步控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重点地区环境质量,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湿地具有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的肾脏”、“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保护湿地,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重点。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但是,我国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围湖造田、围海造地、滩涂开垦等,我国天然湿地日益减少。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污水涌入湿地,造成大批植被和水生生物死亡。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家,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一九九八年严重洪涝灾害以后,我们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大江大河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但从全国来看,水利建设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利工作要继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
《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