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年07月31日 15:48:34
来源: 求是网 作者: 江泽民

    十五、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一)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实行广泛的团结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它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24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方针和任务,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统一战线由过去四个阶级的联盟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各级组织、统战部门以及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的共同努力,统一战线在为八十年代的经济建设、统一祖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服务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创了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25-1126页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统一战线的本质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统一战线宜宽不宜窄。只有实行广泛的团结,争取最大多数,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爱国统一战线才能不断巩固和加强,才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顶住风浪,战胜困难,胜利前进。发展统一战线,必须着眼于扩大和加强团结。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28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对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只要是爱国,赞成祖国统一,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也要积极争取团结。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要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在爱国的旗帜下,团结得愈广泛,愈有利于我们事业的胜利发展。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28-1129页

    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能否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否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浩浩荡荡的大军,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这就是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所谓统一战线,其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没有这种广泛的团结,就没有统一战线;没有统一战线,也就谈不上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的领导权。回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凡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胜利,反之,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遭受挫折。这是一条用沉重代价换来的历史经验。在今天我们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建设任务的情况下,牢记这一点尤其重要。我们不仅要始终不渝地依靠和团结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要尽可能广泛地团结和联合广大的同盟者,巩固、壮大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下的统一战线。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一项关系党和社会主义兴衰存亡的长期战略方针,丝毫也不能动摇。

    《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1991年3月23日)

    在统一战线中,在政协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界爱国人士都要学会求同存异。求同,就是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祖国统一事业的大同;存异,就是在这个大前提下照顾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并通过各自学习和互相协商、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逐步达到一致。

    《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1991年3月23日)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统一战线和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的人民政协的任务,就是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为了实现这个任务,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发扬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运用长期积累的统战工作经验,发挥统一战线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使我们的统战工作形成新的气势,开创新的局面。这种新气势、新局面,要体现在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中各界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之上,要体现在为我们党和政府广交朋友、广纳群言、广求善策之上,要体现在为促进政治稳定、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祖国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做出贡献之上,而最根本的是要促进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把我国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也是我们党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11月7日),《中国统一战线》杂志1994年第1期第3页

    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把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集中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和完成祖国统一的总目标上来。这样,我们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在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6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3日

    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将基本实现祖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个宏伟任务,必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广大华侨华人,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人才资源宝库,其中科技人才就有几十万,既有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也有成绩显著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他们在当今一些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广大海外同胞热情支持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他们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国际民间友好事业的重要促进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对加快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是十分有益的。

    《在接见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1999年1月18日)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进入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党的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12月4日),《论党的建设》第454页

    统一战线汇集了大量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他们在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包括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的人士,他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发挥统一战线对推动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强统一战线内部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牢固确立,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党的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12月4日),《论党的建设》第456页

    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同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相比,台湾问题更复杂,解决起来难度更大。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需要发挥党的统一战线的优势和作用。我们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工作,最大程度地密切两岸人民的关系,最大范围地团结台湾各族、各界和各阶层一切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力量,最大限度地争取台湾民心,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党的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12月4日),《论党的建设》第456-457页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已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现在,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包括: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香港、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等。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是社会有关方面的党外代表性人士。我们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努力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达到新的团结和联合。

    《统一战线在新世纪党的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00年12月4日),《论党的建设》第458页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已经在我国出现。做好这部分人的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是很重要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不仅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允许的,也是光荣的,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力量,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也存在缺点、弱点和某些不法行为。我们应本着“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树立在党的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爱国、敬业、守法,在加快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活动,帮助更多的人走上富裕之路。

    《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12月4日)

    (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

    人民政协是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人民政协汇集了社会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代表人士,也是一个高层次的智力库。中共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人民政协要进一步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更加民主的气氛,就国家大政方针开展充分协商,积极参政议政,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1990年1月1日),《人民日报》1990年1月2日

    人民政协作为包括各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广泛统一战线组织,同时也是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协商监督的重要组织形式。四十年来,人民政协在贯彻我们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在民主党派成员和各界人士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团结合作等许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更加需要人民政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对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以及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民主监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要点》(1990年3月18日)

    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同人大、政府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这样一种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它对于我们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要点》(1990年3月18日)

    在人民政协里各民主党派以政党为参加单位,并可以党派名义提出提案、发表意见。多党长期共存并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这是人民政协存在的根据;政治协商、互相监督则是我国多党合作的主要内容。参加政协的各党派有四项基本原则这个共同的政治基础,又有政协章程作为各党派活动的依据和规范,因而,人民政协是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

    《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要点》(1990年3月18日)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我们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发扬民主的基本方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尊重和发挥他们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中的作用。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需要接受多方面的监督。要鼓励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做我们党的亲密诤友。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统一战线中努力创造团结、民主、和谐的气氛,广开言路,使大家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凡是合理的批评意见,就要虚心接受,努力改正;一时办不到的,加以解释,取得谅解;不合理的,就去做工作,讲明道理。总之,我们要进一步改善和融洽同党外各方面人士的关系,发展我们党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促进我们国家的民主生活更加健全,更加生动活泼。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32页

    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机构。这种协商和监督虽然不具有国家权力性质,没有法律上的决定权,但对发扬民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我们丝毫也不能低估。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与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是西方民主无可比拟的,也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1991年3月23日)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协商议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巩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的联盟。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8页

    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人才集聚,联系广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实行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坚持并不断完善这种民主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9月2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031页

    人民政协五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这两大主题应继续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中。实现紧密团结,发展民主才更有基础;发扬广泛民主,加强团结才更有力量。人民政协要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不负使命,必须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机制,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按照团结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职能、发挥优势。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9月2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031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些新情况带来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对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必须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以防矛盾激化,影响社会稳定。对于各种社会矛盾,要区分不同情况,通过改革和发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教育的各种手段,妥善地加以解决。人民政协作为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的重要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方面要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各级政协要保持反映社情民意渠道的畅通,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做好通报情况、沟通思想的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9年9月2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033-1034页

    我们党是执政党,必须自觉倾听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兢兢业业工作而不致懈怠。没有监督,就难以有效防止腐败。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要鼓励各民主党派当我们的诤友,能够说心里话,敢于讲不同意见。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主动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特别要听得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广纳群言,以收众益,这应成为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座右铭。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00年12月4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497页

    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是坚持与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这对于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委要把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个重要形式,作为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落实。人民政协要紧紧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人士,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推进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在坚持与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00年12月4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497-1498页

    (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长期历史形成的,适合我国国情。它确定了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而不是各党派轮流执政;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处于同共产党合作共事和参政议政的地位,而不是在野党、反对党。中国的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这个格局。这方面的工作,中央也将发出一个文件。可以相信,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指导下,会越来越亲密。一些人企图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两党制,这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违背民主党派的章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是绝对行不通的。

    《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论党的建设》第8页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党的历史经验有力地证明,统一战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才有正确的方向、蓬勃的生机和光明的前途。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都不可能取得胜利。在社会主义时期,坚持党的领导,仍然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也是统一战线内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利益。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29-1130页

    坚持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第一,要靠我们党正确的路线和政策,靠自己的政治坚定性,靠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要正确处理同党外人士的关系,充分尊重党外人士的意见和权益。我们要发扬统战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广交朋友、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共事和自我教育等优良传统,善于把正确的政策与良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使党外人士在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很好地发挥作用。

    《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1990年6月1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130页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和各民主党派建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应该充分发挥它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体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利于更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那种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主张,实质上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全国各族人民决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1年7月1日),《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1642页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并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努力为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创造更好的条件,坚持广开言路,广求善策,广纳群言,广交朋友,把我们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6月18日),《人民日报》1996年6月19日

    我们经常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就不可能取得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我们也经常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就不可能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一切爱国的进步的力量团结和调动起来,去实现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直到现在几十年历史进步的一条基本结论。

    《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座谈时的讲话》(1997年12月23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战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政党中和全国的领导地位,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也是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实践中的自觉选择。中国共产党充分尊重民主党派依法享有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领导人座谈时的讲话》(1997年12月23日)

    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在多党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有利于我们党接受来自党外的监督和批评,有利于我们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形成亲密团结、共同奋斗的政治局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多党合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对民主党派同我们之间的某些差别,要采取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态度。只要出发点是为了帮助我们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有的意见就是讲错了也不要紧,可以通过实践逐步把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即使个别成员中出现一些不恰当或不正确的思想观点,也不要采取简单生硬的办法,而要进行耐心细致和充分说理的工作。当然,对那些事关政治方向、根本原则的错误观点必须进行批评,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团结民主党派广大成员同我们党一道前进。

    《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00年12月4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1498页

标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网站编辑 - 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