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改进党的作风
(一)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我们搞改革,决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不行了,都要统统改掉,而只是要改掉那些实践证明已经成为弊端的东西,已经过时了不再适用的东西。党的一切好传统好作风,我们不仅要继承下来、坚持下去,而且要结合新的实践,把它们丰富起来、发展起来、光大起来,使它们发挥更好更充分的作用。如果把好传统好作风丢掉了,或者削弱了,那就违背了我们改革的性质和要求,就不可能搞好改革创新。这样的道理要向干部和党员经常讲、反复讲,这样的教育要在党内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1995年1月23日),《论党的建设》第171页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8页
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切不可小看了作风问题。我们要完成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好的作风,否则正确的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党的工作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希望全党上下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3页
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十分注意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发扬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大力发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倡导的立足国情、紧跟时代,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精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一个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真正做到与广大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干部的作风,是干部在群众面前的形象。群众往往从他们接触到的干部来看我们党的形象。因此,干部的作风怎么样,干群关系怎么样,对党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央所以突出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基本的考虑就在这里。
《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6月3日)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要结合新的实际,努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同时要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新的作风。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不良风气,都应坚决克服。当前,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忠诚地为群众谋利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75页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领导着十二亿多人的发展中大国的大党,是一个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党的作风状况,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论党的建设》第531页
党的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论党的建设》第531页
抓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当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能坚持做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8月21日)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我们决不能停留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上,或者停留在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上,或者停留在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的思想上,而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思想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39-40页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就强调:“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现在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发扬这个优良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3页
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要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运用理论武器解决实际问题。他把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称之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17日),《论党的建设》第299页
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勇于开拓前进;必须尊重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坚持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完善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不断认识和统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既要防止和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做法,又要防止和反对否定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必须坚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使理论随着实践的进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这些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坚持贯彻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上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680-681页
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二十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现在,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不断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000年6月20日),《论科学技术》第199-200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二十多年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全党同志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程。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3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认识也要不断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而向前发展,始终兴旺发达。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创造性的实践,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在工作比较顺利的时候,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革命的创造性,不断研究和解决新问题。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4页
中央反复强调,全党要加强学习,要结合新的实践,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关键是要掌握其理论实质,善于把其基本原理运用于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勇于创新。不能搞教条主义,不能拘泥于一些具体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是理论创新的典范。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理论创新的源泉在实践,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这是我们树立和发扬好的学风的最根本的要求。只有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学深学透,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用好用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学习和运用,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对国外包括西方国家东西的学习和借鉴,也要采取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不能搞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都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5-76页
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第一位的,因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首先是党的思想路线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活的灵魂问题。
这个问题,我已讲过多次了,目的就是希望全党同志统一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能不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能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大问题。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客观实际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不进行创新,我们的理论和政策不向前发展,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前进,我们也不可能应对各种挑战。因此,全党同志必须统一认识,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
《目前的形势和任务》(2001年2月14日)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理所在。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战胜挫折,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65页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66-167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而这种一脉相承就是既不断继承又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真理的统一体。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坚持这样做,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2001年8月21日),《论党的建设》第532-533页
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要使党和国家的发展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则,一切新的发展都谈不上。
《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2001年8月31日),《论党的建设》第536-537页
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2001年8月31日),《论党的建设》第537页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要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学习中武装,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在河北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11月6日)
面对进入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我们要紧密结合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这是我们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再不向前发展的。地球是在发展的,太阳是在发展的,这就是世界。停止了发展就不是世界。”我们所要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也要不断进步。这是我们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推进一切事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在西安主持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2002年4月1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坚持好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总结我们党八十多年奋斗历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根本要求。恩格斯曾经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现在,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在深入,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改革也好,促进发展也好,维护稳定也好,都需要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发展新的思想理论观念,找到新的方式方法,掌握新的领导本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是抽象的空洞的,不是为了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理论发展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我们取得的新认识、新思想、新观点,一定要落实到更好地指导实践上来,落实到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就是为了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最终是为了使我们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党同志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想理论,不断打开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2年5月21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党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2002年5月31日),《人民日报》2002年6月1日
(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我们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近几年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滋长,而惩治又不够得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忧虑。加上国内外反动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分子借机挑拨,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受到了严重损害。这种状况,降低党的威信,影响人民政权的巩固,全党上下应当下定决心,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决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论党的建设》第14页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都作过精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讲得很系统很深刻。几年来,新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有些同志不懂得或不熟悉群众路线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些人热衷于照搬西方的某些管理学,贬低、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把一些干部的思想搞乱了,工作作风弄浮了。现在,很有必要组织党员干部重新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了解、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做到。我们还要结合建设和改革的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论党的建设》第15-16页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厚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625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诚心诚意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道理正在这里。个人的工作有成绩,首先应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艰苦的地区和困难的地方去,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在领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人民的支持,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1995年6月30日),《人民日报》1995年7月1日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我们不是要求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必须讲政治吗?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讲清楚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对于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指示,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经常加以对照检查,看看自己思想上是不是这么去认识的,行动上是不是真正这么去做的,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怎么样,同群众的关系如何。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会一身正气,什么歪风邪气也刮不倒。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脑子里没有群众观念、群众利益,就会成为歪风邪气的俘虏。搞官僚主义,追求享受,贪图安逸,以权谋私等等,就叫没有群众观点,就是严重脱离群众和违反群众意愿和利益的表现。如果我们的同志时时想到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不少国有企业发工资都有困难,还能拿着公款吃喝玩乐,搞高消费?还不夙兴夜寐、寝食不安地去努力工作、艰苦奋斗?我看对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狠抓一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这个教育抓好了,实事求是之风,艰苦创业之风,勤俭节约之风,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之风,才能大兴起来,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以权谋私等等歪风才能扫除掉。
《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193-194页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48页
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邓小平同志也讲过,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些话,都是长期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这在我们党执政、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要注意。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2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54页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坚持党的这一根本工作路线,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的一个根本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要求和意见,努力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并依靠群众加以解决。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的地方,我们的领导干部越是要经常到那里去。
《在第二期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1998年6月2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正确地统一和结合起来,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692页
领导干部要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否则,就有被群众抛弃的危险。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必须满腔热情地加以处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绝不能漠然置之,更不能粗暴地对待群众,激化矛盾。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不能挂在嘴上,不能搞“虚功”,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事,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开展工作,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切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
《“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1999年6月28日),《论党的建设》第352-353页
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是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县(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面临的矛盾相对也多。越是这样,越要亲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意见、批评和建议。领导同群众之间发生了矛盾,领导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矛盾的主要责任也在领导。只有认真发扬民主,充分走群众路线,处处信任和依靠群众,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才能密切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2月20日),《论党的建设》第388-389页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2页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为了使我们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是为了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以利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是为了更好地肩负起艰巨的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人民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所有这些,最终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最终落脚点。
《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1年6月3日)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51-152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61页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论“三个代表”》第162-163页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次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既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思考。全党同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不断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1年9月26日),《论党的建设》第544页
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1年9月26日)、《论党的建设》第544页
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我们常常讲要标本兼治,标本兼治关键是治本。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就是一种很重要很紧迫的治本。这一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务必充分注意。我国人口多,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解决。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群众排难解忧,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01年9月26日),《论党的建设》第545页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的讲话》(2002年2月4日)
(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我们党过去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现在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这个结合的过程,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并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和统一的。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79页
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党保持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回顾建党七十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甚至挫折。因此,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81页
在新的时期,我们肩负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尽管我们现在进行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有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为了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调查研究的工作只能全面加强,决不可有任何削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任重道远,在前进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而对任何问题的探索和解决,须臾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81-82页
历史经验说明,各种问题的解决都取决于正确的决策,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周密调查研究。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凭老经验、想当然、拍脑袋,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作客观现实,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越是领导职务高的同志,越要亲自下功夫对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84页
在这里我再一次提议,县以上的各级领导同志,尤其是一二把手,一定要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每年至少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所谓深入基层,去农村要到村到户,去工厂要到车间到班组,亲自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欢迎什么,反对什么。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交一些知心朋友,经常促膝交谈。这样,在工作指导上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真正切合实际。(二)要对本地区、本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正确对策。(三)每个领导干部都应亲自动手写调查报告。报告中要有自己了解的真实情况,要有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要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和办法。调查报告要报送同级党委和上一级党委。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还应及时转发交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每年要向中央选送一些优秀的调研报告,供中央决策参考。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84-85页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把调查研究这一最基础性的工作做深做透了,好处很多。可以使我们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保持同群众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可以使我们的领导干部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增加共识,减少分歧,有利于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可以为领导机关的决策工作提供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有利于作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形成正确的方针政策;可以通过调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包括带倾向性的问题,以便及早采取对策加以解决,减少和避免失误,等等。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可以这样说,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93年7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85页
要深入改革和建设第一线,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善于运用群众创造的经验来引导群众前进。中央多次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注重调查研究,心中无数,处于盲目状态,是不可能履行好领导职责的。多挤点时间学习,少搞一点应酬;多做些调查研究,少一些主观主义;多干些实事,少说些空话,我们的领导水平就会提高一大步。
《更好地组织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3年11月14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561页
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到底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都要带头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真抓实干,坚决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理论上政治上要清醒坚定,作风上要扎实。下去搞调研,要轻车简从,力求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和希望》(1997年9月19日),《论党的建设》第270-271页
(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上,首先要强调真抓实干,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这就要求必须深入实际,多到基层去,多到群众中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开会和讲话都要有针对性,反对搞浮夸、做表面文章,提倡恪尽职守的勤勉精神、务实精神。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去,同群众交谈,多看多听,体察群众的冷暖疾苦,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总结群众的创造,注重解剖麻雀,加强分类指导。下基层,当然要跑工作搞得好的地方,总结和推广那里的经验,还应该多去困难比较大、经济比较落后、群众意见比较多的地方,帮助那里出主意,选用好干部,以利于尽快地把工作赶上来。
《在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993年3月7日),《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133页
现在,无论是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还是加强党的建设,中央的大政方针都已确定,关键在于落实。我希望,各地方、各部门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抓好落实工作。请同志们一定记住,要落实、落实、再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又在于走好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不良作风,遇事多同群众商量,真正做到群策群力。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这是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了的一个真理。
《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1994年10月12日-15日)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应酬较多,忙于迎来送往,分散了不少精力。有的在实际工作中,不讲实效,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这是很不好的。中央三令五申,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少说空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中央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真正把主要精力用到经济建设上来,用到改革开放上来,用到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来。希望大家都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一些地方群众反映,现在交通、通信发达了,但干部离群众却远了。这是一种尖锐的批评。对关系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主要领导同志必须亲自抓,认真研究,提出解决办法。中央要求,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负责同志,要在对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的基础上,及时向中央负责地作出报告。现在各级会议多、文件多,使不少领导干部陷入“文山会海”,必须精减会议、精减文件。还有各种评比评选活动太多,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助长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已引起企业和群众不满,必须下决心精减。精减会议、精减文件和精减评比评选活动,要从中央各部委做起。
《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论党的建设》第192-193页
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为什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呢?我看根子就在一些领导机关的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不对头。他们干工作,不是或不完全是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不是以搞好军队建设为重,而是为了给自己出名挂号,打个人的小算盘。因此,他们就处理不好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一味迎合上面,只注重应付上级,不注重对下落实,不能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对上负责是对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想在上级那里讨个好,不是真抓实干地去工作,那是错误的,并不是真正的对上负责。他们的精力不是放在部队的基础和长远建设上,而是忙于创造眼前的所谓政绩。他们往往以为,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具体抓落实,不容易很快被上面知道、被领导注意,而开大型会议,搞大项活动,发表讲话和文章,容易引人注目,于是就去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搞大轰大嗡。开会、讲话、发文件,该搞的还是要搞,但如果出于个人的动机去搞,就很不应该了。如果本着这样的想法干工作,自然不可能有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可能去扎扎实实地抓落实。这类现象,不仅军队中有,在地方上、在我们党内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任何事情都应为人民谋利益,而不应为自己谋私利。我们并不否定合理的个人利益,但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干事业、做工作,首先要为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时刻牢记,我们参加共产党,是要干革命,而不是为了当官。只有牢固树立这个思想,正确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在中央军委常务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28日)
现在,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这必须引起全党上下的高度重视,必须痛下决心把这两股歪风煞住,越快越好。我们做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内容也表现不出来,但不能搞形式主义。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比如,有的干部做工作,不去认真领会中央精神,也不去了解下情,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付接待,不能深入基层;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现在发生的一些严重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有些让人想都想不到的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没有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效。这种风气如果不纠正,不仅会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实,而且必然会出乱子,甚至出大乱子。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的干部无所用心,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引起了干部和群众的强烈不满。对官僚主义作风,我们不仅要认识它的危害性,而且要深刻认识它产生的根源。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官本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一些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这种“官本位”意识的俘虏,于是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出来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的现象出来了;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的现象出来了;以权谋私的现象出来了。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其危害极大。因此,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我曾经说过,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应经常想一想。我们共产党人是全心全意为党和国家、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能抛弃呢?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6-77页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形式主义作风和官僚主义作风,是我们党的一大祸害。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必须狠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必须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大家都要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种紧迫问题,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论“三个代表”》第77-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