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李颖著;学林出版社出版。
文献见证历史,细节传递信息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红色起点。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纲领共有15条,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其中没有第十一条。通过对这个细节的研究,再参照一大其他文件、同时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文献和一大后中共的革命活动等,可以加深对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历史的了解。
2017年在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首次发现了两张中共五大会场图片。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现场图。说起中共五大,有一个鲜为人知但意义非凡的“第一”,那就是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也是党组织和革命形势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需要。
在四川绵阳梓潼“两弹城”邓稼先旧居,参观者可以看到“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在61岁时向党组织提交的工工整整的登记表,以及他在离世前12天留下的最后一份手记,从中能真切感受到邓稼先对国防事业的深情执着,以及对自身贡献的低调谦逊。通过这两份文献,书中回顾了那段动人的历史:1964年10月16日,是经历过那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民难以忘怀的一天。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新闻公报》。无数人涌上街头,如同庆祝盛大的节日。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丰富无比,相关的档案文献也卷帙浩繁。《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即以文献为引,从1921年到2020年,每年精选一件(组)珍稀文献,由之展开讲述一个(组)重大党史事件。在写作过程中,我竭力挖掘并使用第一手最新档案文献,如在俄罗斯莫斯科五一村找到的中共六大珍贵文献,中央苏区时期的印章、票证、路条、通行证等红色革命文献,以及大量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相关的档案文献,涉及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和工农运动、1936年西安事变、1937年十二月会议等。
同时,注意利用原始档案文献呈现大事件中的小细节。如写“三线建设”一节时,我特意选用1969年上海一家工厂为车间工人家属开具的“迁移证明”,以点带面,以此生动展现广大工人告别繁华大都市,举家西迁为国家的感人画面。其他还包括北伐胜利进军期间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内幕细节等。我在书写中尤其注意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的运用,力图传递丰富的历史信息。
用重大事件和集体记忆,串起一部简明百年党史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以文献为引,以重大事件为主题,百件(组)文献带出百个(组)重大党史事件,每个(组)重大事件既独立成篇,深耕细作,又特别注意延伸大历史背景和后续结果等相关内容,这样前后接续、点面结合,从而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
一方面,在以历史文献引出每一年度重大党史事件的同时,注意体现党的历史分期,包括“1921诞生: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1949擘画新世界,建立新中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2中共十八大和提出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另一方面,在体现党的不懈奋斗史的同时,注意党的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的发展脉络。
在每一年份叙事主体的选择上,重大性和重要性是关键考量,纵向还要统筹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问题。《文献中的百年党史》选定的100个(组)重大党史事件,既有运动、会议,也有战争、组织、论著等。乍一看100个小节是按时间排序,但在具体章节设计中,是东西南北各地区兼顾,而且注意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力求妥善处理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一位党史专家曾说,写党史要注意“四面八方”,要写人民群众,表现党在人民中间奋斗,表现党的斗争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取得胜利,要让人们看了党史以后,真正感到党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的。《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努力做到大视野、大格局、大站位的同时,注意讲述时代英模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一方面,充分体现党的领导和中央决策部署的引航作用;一方面,深情展示革命英烈、时代英雄、先进模范和奋战在一线的普通劳动人民的感人形象和民族精神。如大革命时期选举产生的首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革命英烈王荷波,湘江战役受伤被俘后绞肠壮烈牺牲的34师师长陈树湘,抗美援朝战争中身抱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尊崇英雄、礼敬人民,是本书秉持的一个基本理念。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虽然内容通俗,但注重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和现实性。我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百年党史进行再研究、再学习的过程。我深深感到,再加一百个一千个专题和细节,也难以全面再现党百年来的丰功伟绩。作为一名专业党史文献工作者,唯有继续深怀敬意和敬畏,再接再厉,不断推出更多更好更有社会影响力的通俗党史读物,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无愧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18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