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中的家国情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殷 皓 2023-09-28 11:25:54

  《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葛能全、陈丹编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一纸信笺,见字如晤。时光的散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线索,串联起科学家钱三强从初出学堂到以身许国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展现中国科技发展不凡历程提供了珍贵史料。

  “光明的中国,让我的生命为你燃烧吧!”这句印在《钱三强往来书信集注》腰封上的话,是钱三强一生的写照。

  钱三强留下的书信不多。他的秘书、本书的编注者葛能全,多年来在钱老家人和朋友帮助下,收集了钱三强从1933年至1992年间275份往来信件,时间跨度近60年。一纸信笺,见字如晤。时光的散简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线索,串联起科学家钱三强从初出学堂到以身许国波澜壮阔的一生,也为展现中国科技发展不凡历程提供了珍贵史料。

  在这275份信件中,能看到钱三强的人生足迹,感受到他的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民族情、家国情。父亲钱玄同在给远赴法国学习的钱三强的书信中对他寄予厚望,勉励有加,悉心嘱托“惟求学之时,光阴最可宝贵”,家书切切意万重,展示了钱家良好的家教家风;在二战战火中,分别身处法国和德国的钱三强与何泽慧,在一封封寥寥数十字的书信中谈心意、谈事业、谈未来,纸短情长寄相思,终成一段科研伉俪佳话。

  在欧洲求学期间,钱三强与约里奥·居里夫妇建立了跨越国界的师生情谊。他们三次为钱三强撰写推荐信,高度评价他的科研素养与优秀人品;在钱三强夫妇回国前夕,伊雷娜·居里夫人赠言“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导师的临别寄语蕴含着跨越国界的真挚情谊和殷切期望,成为钱三强的座右铭,激励他为人民、为科学奋斗不息。

  筚路蓝缕开天辟地,征途漫漫上下求索。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钱三强和大批负笈海外学子决意归来报效国家。回国后,钱三强全身心投入科学管理工作。多年后,回忆往事,他由衷感慨:“作为一个老科技工作者,我为自己能化作卵石、化作沙粒,铺垫在千军万马去夺取胜利的征途上而感到高兴、欣慰!”从为新中国建立科研体制、探索科技发展模式到开展“两弹”事业,钱三强运筹帷幄、甘为人梯、奉献终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钱老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出身书香门第,心系家国天下;他坚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他和一大批仁人志士以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改写了中国科技一穷二白的面貌,真正做到了“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成大事”。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世人敬仰,人品为人称道,科研组织工作堪为典范。

  本书是对科学家史料开发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的重要成果体现。书中的很多书信、手稿源自采集工程。14年来,在4000余位采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采集工程积累了丰富资料,成为中国现当代科学家珍贵历史资料收藏工程。工程已先后启动674位科学家的资料采集工作,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3万件、数字化资料32万件、视频资料44万分钟、音频资料53万分钟,出版科学家传记和口述自传120册,在多地举办科学家主题展,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

  为更好地保存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材料、展示科学家群体的历史贡献和推进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中国科协正在牵头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将在采集工程十几年扎实工作基础上,打造“采、藏、研、展、教、宣”六位一体的采集工程升级版,逐步实现“实体馆、数字馆、网络馆”三馆合一,致力于讲好中国科学家故事,树立科技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社会上形成尊重科学家、尊重科学的社会氛围。

  (作者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技馆馆长)

标签 -
网站编辑 - 汤宝兰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8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