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开启经济全球化新阶段

2017年02月09日 09:39:23
来源: 《红旗文稿》2017/3 作者: 何自力

    面对全球治理失序、逆全球化浪潮汹涌、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增强的复杂形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向全世界提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宣示了中国坚持自由贸易和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和愿望,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和领导力,为国际社会应对风险和危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平衡、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之路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世界各国由于资金、技术、商品及人员的广泛流动而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早在地理大发现助推资本主义向海洋扩张时期就已启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得到不断发展,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经济全球化达到了高潮,其表现是: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发展到水平型分工,全球价值链得以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协同生产达到新的高度;世界贸易的增速远远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速,规模庞大的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强大引擎;股票、基金和债券三大市场全球联网,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组织、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人员配置等经营活动实现了全球化布局。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增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提高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效率。

  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的强劲发展势头戛然而止,随之而来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其表现是:其一,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增速都显著萎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增速明显放缓,已经从1990年到2008年间平均增长7%,降至2009年到2015年间平均增长3%的水平。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也持续放缓,至今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贸易和投资增速持续呈现低迷状况,意味着经济全球化陷入停顿。其二,投资限制和贸易壁垒加大。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衰退,为了实现经济复苏,一些国家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措施。曾经风靡一时的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政策被束之高阁,严格的投资限制和严密的贸易壁垒大行其道。美国、日本和欧盟背信弃义,无视中国严格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和自觉履行义务的事实,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公然践踏国际规则。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声称要将中国视为汇率操作国,并扬言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45%的关税,企图挑起贸易战。为了推动投资从别国回流美国,特朗普威胁美国大公司若不将投资转回国内,就将对这些公司的输美商品征收惩罚性高额关税。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扩大,使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其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排他性、封闭性、碎片化发展态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各种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一些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重创。如,欧盟的建立曾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然而英国却不顾欧盟各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劝阻和反对,借助公投强硬脱离欧盟,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重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扭曲和逆转严重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逆全球化的成因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出现逆转,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经济全球化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主导下进行的,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扩展。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由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当积极效应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时候,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欢迎,其进程就会加快,当消极效应成为主要矛盾方面的时候,经济全球化就会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其进程就会发生停顿甚至逆转。目前逆全球化浪潮的出现,意味着经济全球化内部的消极效应取代积极效应成为主要矛盾方面。

  1.技术进步迟缓,缺乏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突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技术进步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自经济全球化进程伴随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启动以来,技术进步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大推动力。15世纪末世界造船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海上贸易,拉开了经济全球化的序幕。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助推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步入工业化时代,机器大工业生产体系吸纳的原材料来自世界各国,所产出的商品远销异国他乡,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电和内燃机的发明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大规模的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经济全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经济迅速增长,推动经济全球化步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诸如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并没有像以往历次技术进步那样引发生产方式深刻而全面的变革,没有形成推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全新供给能力,难以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这意味着技术进步迟缓限制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平等扩大。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主要获益者,理应承担起继续推动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责任,但是事实上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反全球化的呼声一直很高,其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真正获益者并非多数人,而是极少数私人垄断资本。发达国家私人垄断资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以及跨国金融交易,财富快速膨胀,富可敌国,导致国内收入差距急速扩大;私人垄断资本通过大规模对外投资获取巨额利润的同时导致产业严重空心化和大量制造业工人失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私人垄断资本在海外投资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采取种种手段进行避税,导致政府税源枯竭,债台高筑,调节社会矛盾的能力锐减。所有这些引起了发达国家内部大量普通民众对经济全球化的强烈不满,一些极端政治势力借此进行政治投机,利用反全球化宣传拉选票,将制造业衰败和工人失业的责任归结到别国头上,进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逆全球化浪潮兴起。

  3.发展模式缺乏包容性。长期以来,世界经济虽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有了长足发展,各国都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成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包容性,世界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首先,发达经济体凭借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占据中心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依附地位,中心与外围的关系是支配与被支配、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关系,严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次,发达国家凭借高科技产业保持发展优势,而将资源耗费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上发展中国家自身也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技术条件,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发展条件日益恶化。再次,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投资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以附加政治条件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输送地,导致发展中国家失去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能力,难以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包容性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失衡,导致经济全球化出现停顿和逆转。

  但是,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局面。因此,必须积极打造经济全球化新动能,缩小收入差距,改革过时发展模式,健全全球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助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三、开辟经济全球化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达沃斯论坛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期间所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向全世界提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回答了需要什么样的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表达了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为开辟经济全球化新时代贡献了中国智慧。

  1.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厚植经济全球化新动力。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创新增长方式,其一,要创新政策手段,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增长创造空间、增加后劲。其二,要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世界各国通力合作,把实施创新政策的力量汇集一处,做到理念上有共识、行动上有计划、机制上有保障。其三,要处理好开发智能产业与创造新就业机会的关系,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过程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让世界各国重拾信心和希望,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2.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序进行。其一,打造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其二,打造新型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开放为导向,坚持理念、政策、机制开放,适应形势变化,广纳良言,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建议和诉求,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防止治理机制封闭化和规则碎片化。其三,打造全球经济治理要以合作为动力,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合作是必然选择,各国要加强沟通和协调,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其四,打造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共享为目标,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不搞一家独大或者赢者通吃,而是寻求利益共享,实现共赢目标。

  3.坚持联动发展理念,打造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协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其一,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其二,要加强政策规则的联动,一方面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放大正面外溢效应,减少负面外部影响,另一方面倡导交流互鉴,解决制度、政策、标准不对称问题。其三,要夯实基础设施的联动,推动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其四,要增进利益共赢的联动,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扩大各方参与,打造全球增长共赢链。

  4.坚持包容发展理念,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夯实经济全球化的共赢基础。旧的经济全球化是赢者通吃,弱肉强食的全球化,这样的全球化不可持续,发生逆转是难以避免的,新的经济全球化必须体现公平包容原则,这是实现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的根本保证。其一,要让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让发展机会更加均等、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就要完善发展理念和模式,提升发展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其二,要着力解决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照顾好弱势人群的关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其三,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其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经济全球化共赢基础,努力让经济全球化更具包容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得益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描绘了一幅新的蓝图,可以预见,这将大大增强国际社会对实现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有力遏制逆全球化的浊浪,为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助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赢共享崇高目标做出伟大贡献。

  (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及其影响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15AJL001)

  (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狄英娜 李民圣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