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网络思想状况分析

2019年01月10日 10:30:00
来源: 《红旗文稿》2019/1 作者: 李艳艳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跃升至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7.7%。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广大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网络思想状况作为社会思想文化状况的集中呈现地,在2018年呈现出了一些新趋势,表现出了一些新特征,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2018年度网络思想状况总体向上向善

  1.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明确阐述。2018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成立、《微博客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实施、《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施行、互联网法院挂牌和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制止了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误导社会舆论等有害信息在网络自媒体上的泛滥。10月,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专项整治自媒体领域的乱象,依法依规处置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广东等多省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根据网民举报和自主监管及时清理各类不良信息,处置属地违法违规互联网平台,令违法乱纪、蛊惑人心的不良信息无处藏身。同时,互联网信息平台企业对于即时通信产品内容监管的主体责任和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监管意识和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微信为例,2018年2月起,微信社交平台先后对具有用户诱导行为的春节活动、未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的短视频链接、存在谩骂和地域歧视等不文明行为的“对骂群”等违规内容采取处理措施。除了微信以外,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都加大了对于违规帐号的处罚力度,处罚包括扣分、禁言以及永久封禁。由此可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建设已经初见成效,网络社交平台的思想舆论生态持续改善。

  2.网络空间的社会共识显著增强。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2018年,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围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展开的系列宣传活动受到了网络广泛响应与好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红海行动》继2017年《战狼2》之后,在网上受到广泛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全票表决通过,受到网民的广泛支持。与上述支持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精日分子穿军国主义服装在抗战纪念馆拍照、D&G辱华言论事件遭到网民一致声讨,明星逃税事件、高铁霸座事件和网约车乘客安全事故受到网民一致谴责。这一系列事件中呈现出来的网络民意,突显了网民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和爱憎分明的道德自觉,表明了社会基本道德领域中的共识程度不断加深。

  3.传统企业与网络平台的媒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2018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纷纷突破某种单一业务的运营模式,在跨界融合经营中强化了思想社交功能。时下,绝大多数中国企业都把微博、微信作为企业宣传的标准配置,通过增强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以实现主营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目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跨界融合速度显著加快,思想交流功能不再局限于专业性的新闻与社交媒体之中。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在线教育、网络约车和互联网理财等网络应用行业均出现了跨界融合趋向,平台企业围绕核心业务进行增值化服务、全面化布局,不断由单一业务向平台化生态拓展,议题设置、议程引导和多点互动的社交功能成为互联网口碑经济模式的基础配置。不仅如此,纸媒、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也在主动入驻微博、微信等网络自媒体平台,通过吸引粉丝以增加用户数量。各级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等积极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两微一端”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推动社会协同治理,不断提升地方政府信息公开化、服务线上化水平。当前,具有社交链接属性和资讯聚合属性的各类网络平台媒体不断探索“内容+渠道+搜索+大数据”的全新媒体运营模式,已然成为社会信息集成、流动、分发和传播的中枢,推动了社会思想舆论格局的进一步分化重组。

  二、网民的存在状况和内心世界值得关注

  1.网络社交范围扩大,然而部分网民的孤独感增强。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用户粘性比较显著。截至2018年6月,中国即时通信网民用户规模约为7.56亿,占互联网应用使用率的94.3%。社交应用移动化、全民化趋势进一步增强,逐步成为网民消费碎片化时间的主要渠道。然而,网络社交应用中的有效沟通时间仅占全部在线时间的一部分。网络闲逛活动中浪费的大量时间,不仅突显出部分网民对网络的依赖性,而且突显出他们的孤独感。网络社交空间中的交往关系往往呈现虚拟化的特征,交往的双方并不相识,或者相互熟悉程度不够,对于彼此的性格特征、生活阅历等背景知识都缺乏了解,加之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因此在网络交往过程中容易进行断章取义的解读,随之而来的摩擦、冲突甚至隔阂也屡见不鲜。在众生喧哗的网络舆论场中,在无限扩展的网络社交圈中,个体较难获得真诚纯朴的友谊。大量的无效社交甚至有害社交不断侵占网民的时间和精力,有些网民在社交过程中“确认过眼神”之后便出现了“静静”“凉凉”等避世心态。

  2.网络社交方式更加便捷直观,然而部分网民的无意义感升级。抖音、火山、快手短视频节目火爆,深刻改变着网络社交方式,网络社交活动更加直接直观。短视频作为一种立体的信息承载方式,能够满足网民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和普通群众自我表达的愿望,吸引了大量用户的使用。截至2018年6月,短视频应用的用户规模达5.94 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 74.1%。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网络流量消费快速升级。部分网民以消费者身份存在,他们在各类广告的劝慰之下,不停地进行着流量消费、网店消费,在不断消费的过程中寻求自身的存在价值,然而这种以占有商品为特征的个体存在方式却容易使少数网民迷失自己,自身存在的无意义感强化。

  3.部分网民貌似张扬个性,然而同质化趋向显现。在网络空间中,手指轻轻一点,海量的信息便纷纷呈现在网民眼前,这种简单直观的快乐轻而易得,有助于人们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因此,网络容易使意志薄弱的人沉溺其中,逃避现实生活。获取粗浅的快感,成为部分网民网络生存的最高目标。以获取粗浅快感为目的的网络生存,则进一步导致网络文化与之相迎合,流于粗俗、庸俗和媚俗,致使浸润其中的网民在聊以解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感到孤独。当网民习惯于以拟像取代现实之时,他们就只能在图片、视频、声音的支配下去感觉思考,反复地以贫乏苍白的感官刺激去填补心灵的空虚,沉溺于急功近利的快感满足之中。值得关注的是,快感泛滥的功利性标准集中投射在随着短视频技术兴起而出现的网络主播身上。一些网络直播一味地凸显颜值,彰显娱乐至死价值观,镜前脱衣、猥亵女性等种种搏出位的直播乱象也不断出现。面对上述情况,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实现短期与长期的目标相结合、宽与严的手段相结合、点与面的领域相结合。

  1.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规划。正能量高扬的网络舆论环境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求我们付诸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分阶段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处理好意识形态安全与尊重群众知情权的关系。对于那些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网络意识形态事件,应该秉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态度,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尊重和满足网民的知情权。除了上述短期应对、应急处理以外,更重要的是做好长期规划,有步骤地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更大程度地凝聚共识、争取人心,更彻底地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就是争取民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明确的是,必须通过落脚于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

  2.刚柔并济,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科学的舆论引导。意识形态工作固然需要,坚决与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特别是要注意做好柔性舆论引导工作。适应网络扁平化、社群化传播的需要,必须不断创新传播手段。2018年10月,人民日报客户端“各地一分钟”短视频节目,在一分钟时间内为广东、云南、浙江、江西等省市的发展画像,用具有说服力的发展数据和影像生动地表现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再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在北京三里屯打造的“时光博物馆”,这一创意体验场馆用5大主题展馆、9项创意互动,具体描绘40年来中国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迁场景,带领人民群众“穿越”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历史巨变。这些基于历史比较视野,宏观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互动性参与性极强的传播方式,让人民群众不知不觉中认识到改革开放振兴中国、改革红利与民有关等,产生了良好的网络舆论引导效力。这些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完善。

  3.点面结合,做好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从而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既要求全面加强管理,又要求重点突破薄弱环节。2017年以来,通过法律法规建设进一步规范网络新闻舆论活动的进程加快。《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帐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具有媒体属性和可对公众发布信息的账号及平台作了明确规定。这些准入管理制度的出台,为网络舆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网络安全法》《英烈保护法》和新修订的《民法总则》为网络舆论的向上向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点面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工作,还体现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方面。中国政府连续五届主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倡议世界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打造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国际网络生态环境,为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作者: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网络文明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狄英娜 李民圣

标签 -
网站编辑 - 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