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文化启迪

2020年03月19日 09:28:38
来源: 《红旗文稿》2020/06 作者: 夏文斌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引领一个民族面对风险和灾难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力量。文化所包蕴的理想信念、价值操守、科学素养等,深深融化于人们的血液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在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中,我们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挖掘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彰显文化自信。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广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把握疫情防控的总体方向和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正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实际出发,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人民共同抗疫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面临这一风险和危机时,强调指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也一定能够保持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正确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先导,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如深刻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全面防控实践中,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深刻把握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重要观点,坚持精准施策、分类施策、动态施策,在疫情防控中不断提升治理效能;深刻把握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坚持两手抓,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面对这场艰苦卓绝的疫情防控,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没有倒,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更大的激发。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庄严、最纯洁的情感,是中华民族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最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确实,有伟大的祖国作后盾,有在这场抗疫实践中所积聚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作支撑,中华民族一定会无坚不摧。当下,我们要进一步将爱国主义伟大情感融入到全民抗疫的特殊战争中,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宣传新的爱国主义典型,在广大民众中与时俱进地厚植爱国主义的情怀。

  加强公民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立在公民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的基础上的。突发事件造成一定的慌乱是可以理解的,但如何从一时的迷茫和惊慌中摆脱出来,进而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就需要我们的公民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作保证。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大家遵守各类文明公约,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环境,特别是坚守武汉的市民,为了全国的大局,文明守序、行为有度,从而使得全国抗疫的紧张局势有了明显好转。对此,我们要在未来的征程中,边实践边总结,为进一步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做出新的努力。

  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5000多年的历史征程中历经风雨、自强不息,就是因为我们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这场灾情面前,我们要铭记并不断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畏艰险、愈挫愈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面对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明知一线救治具有巨大风险,但以大无畏的精神冲在最前边,坚守在最前线,他们的言行正是中华民族愈挫愈勇精神的集中体现。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我们都可能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将中华民族这种无所畏惧、不屈不挠的勇者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团结一心、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困难和危机中不断化险为夷,靠的就是精诚团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次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一盘棋的要求,纷纷支援湖北地区;56个民族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众多家庭和个人将小家融入到全国大家庭中,无偿贡献出人力和物力;许多海外华人华侨心系中华,用各种方式支持祖国;等等。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挖掘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价值,唤起更多的人投入到家国一体、团结奋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注重提升个人修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抗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关乎到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对我们个人品德的一次检验,更对我们如何提升个人品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前所未有的自律意识约束自己,于细微处做起并且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时时刻刻从健康文明的小事做起,积小德为大德,就一定能够化为战胜疫情的巨大精神力量,也一定能为文明国家、文明社会、文明家庭建设提供新的能量。

  推进中外文化互学互鉴

  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互学互鉴,既可以增加文化间的了解和交融,也可以推进各种文化的共同发展进步。进入全球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类文化的交流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中,我们感受到融通中外的文化力量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包容差异,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面对这场波及全世界的疫情,各国都从各自实际和文化传统出发,提出各具特色的应对方法。比如在中国,中医和西医都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当鼓励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在理论上应当更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传统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会使我们讲的包容差异落到实处,才能推进不同文化并行不悖地成长和发展。

  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及时向世界通报,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研判信息数据、寻找对策,与国际社会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世界许多国家都对我国的疫情防控给予高度支持和肯定,向我国捐赠抗疫物资。我国在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也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大量帮助。在这场灾难面前,各国人民在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上又跨进了一大步,在疫情防控中体现出来的中华优秀文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越来越得到全世界有识之士的认同。例如美国彭博社在报道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等举措正在取得积极进展时指出,这体现出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

  在防控实践中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提出的重要思想理念。我们要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境地,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才能全面实现。这场全球应对疫情的实践更强烈地启迪我们,要按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进一步在纵深领域加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互鉴,真正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坚强壁垒。

  (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金霞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