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部分人士开始鼓吹疫情将推动美国“制造业回流”,美国、日本等部分国家推出支持企业“撤离中国”的政策,引发国内外对外资撤离中国、产业从中国转移的关注和担忧。新冠肺炎疫情在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确实给我国产业链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全面客观辩证的视角,就能更加深入积极地看到我国产业链的地位影响、发展韧性和发展前景,坚信我国能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中化危为机。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具有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深度融度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各国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格局。与此同时,在国内形成了比较独立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
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和影响的提升,是中国经济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释放出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按照“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布局产业链,把中国作为构建全球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近年,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持续投资中国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优势,正全力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促进产业增值链条不断延伸。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巩固提高,反映的是我国比较优势和综合实力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分工协作的深化,这一发展基础和态势不会因疫情的短期影响而改变。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工业大国、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吸引外资第一大国和对外投资大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安全,中国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当前国际疫情蔓延的态势以及全球经济的表现,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全球经济今年下降3%,预计中国增长1.2%,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少数预计为正增长的国家之一。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9.2%,坚定看好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外资企业选择到中国投资生产,基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投资布局,是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开放合作是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驱散疫情阴霾的重要武器。尽管个别国家一些人借疫情炒作“经济脱钩”,鼓噪转移产业链,但鼓励外资企业“撤离中国”既不符合企业需求,也不符合经济学基本原理。从事实上看,我国当前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根据中国美国商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商会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2020年3月份以来,在华美资、日资企业生产经营趋于好转,投资意愿比2月份明显增强,考虑调整产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很少。
中国产业链固链行动不断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中对产业链高度重视,今年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他明确指出:“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维护统一大市场,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切实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为应对疫情对我国产业链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在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复工复产,聚焦重点产业链,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一方面,落实已出台的援企稳企惠企政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抱团协同恢复生产,解决产业链“转”的问题。另一方面,发挥消费、新基建、重大项目等拉动作用,稳固企业上下游供给,解决产业链“稳”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疫情中受挫的产业链,旺盛需求是巩固产业链的一把钥匙。为此,我国在增强协同复工复产的同时,发挥新基建、重大项目等投资拉动作用,稳固企业上下游供给,提升产业链复工复产整体效益和水平。在消费方面,通过发挥“互联网+”作用,推动汽车、家电、轻纺等传统消费,智慧医疗、健康养老、绿色产品新消费,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数字科普、在线办公、协同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都为短期我国产业链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政策,我国有序推进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实现良性互动;加强统筹协调,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方式,推动解决龙头企业及其核心配套企业复工复产中的跨部门跨地区问题;加强对中小型关联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对企业反映问题的分类梳理。截至4月中旬,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已达99%,人员复岗率达到94%,全国中小企业复工率达到84%。2020年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投资增长25.6%,专业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2.5%,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28.0%。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非常规手段实现疫情有效防控并全方位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相比西方其他主要发达国家,显示我国应对危机中实现稳固产业链的强大优势,能够不断克服疫情不利影响。
中国在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中能够化危为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发展带来困难和挑战都是暂时的,我国产业链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也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中国不断扩大防疫物资生产,为本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提供必要物资保障,为全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中国力量。譬如,为支持世界各国加强疫情防控,我国短时间内向世界各国输送基础性耗材、防疫物资;中国作为全球市场重要供应方,原料药产业复工复产率和主要产品的达产率都超过80%。中国生产力迅速转化为全球抗击疫情的战斗力,充分证明中国产业链是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中国能否稳住对外贸易产业链,关系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在20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中国始终坚守开放合作的承诺,积极打出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包括对1464项产品足额退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增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积极帮助企业化危为机,助力国际货运逆势而上,为稳定和畅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不断加强全球疫情对重点产业链影响的分析研判,加强与各国经贸伙伴的沟通,梳理产业链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优先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平稳生产,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
在疫情面前,我国产业链的综合优势不仅没有被其他国家所替代,而且会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世界分工体系的中低端不断迈向中高端。新冠肺炎疫情催生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加快运用,依托“互联网+”的无接触配送、网上超市、空中课堂等服务蓬勃发展。今年1-3月份,我国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11.5%的情况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2020年4月份,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9.3%,我国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微型计算机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2%、26.6%和26.2%。我国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产业优势,必将引领我国产业链从中低端不断向中高端攀升。
特别是面对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中国政府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推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我国将继续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支持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进一步推动外资项目和企业复工复产,各项援企政策都同等适用于内外资企业;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开放水平,继续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力度,使更多领域的外商投资能够享受税收等有关优惠政策。此外,我国将继续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外资项目服务水平。因此,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带来较大短期影响,但是我国新动能较快成长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态势没有改变。随着我国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我国产业链优势必将进一步稳固,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上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刘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