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大治国理政方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全国上下必须克服困难,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什么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融合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原则、规律及特征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或发展模式,它是从发展方式视角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维度定义的经济体系类型,与之相反的是高物耗、高污染型经济体系。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由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这三个概念复合而成。绿色发展强调生态环境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生产力,它要求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必须从对立走向统一,继而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低碳发展主要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发展战略。狭义的低碳发展是指这样一种发展模式,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单位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呈现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广义的低碳发展则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单位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污染物排放以及所消耗的能源及其他资源量都不断下降。循环发展是以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废旧产品的再利用、废弃物的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高效率、低排放为特征的一项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三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协同关系,但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发展侧重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及其质量改善问题,低碳发展侧重解决节能减碳问题,循环发展侧重解决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问题。因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应视为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交集,即应同时满足三者的要求和特征,而不是只满足三者中一个或两个的要求和特征。
为什么要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发展任务,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是生态环境形势也日益严峻。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并列,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将绿色发展提升为长期指导我国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无论是绿色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目的都是要化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诸多矛盾,而其中的主要矛盾无疑是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因此,污染防治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一并成为当前我国的三大攻坚战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经济发展,因为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是导致污染物不断产生的根本原因。追本溯源,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粗放,则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现代经济体系必然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将在绿色低碳以及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传统产业要实现优化升级,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无疑也将逐渐转变为一个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反过来,如果一个经济体系不具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特征,很难想象那是一个现代经济体系。
健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里“质量”不仅包含经济维度的质量,也应包含生态环境质量,“效益”不仅包含经济效益,也应包含生态环境效益。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也要求生态环境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健全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则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双重维度上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的根本保障。
怎样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在改善发展动力上持续发力。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相关要求,一方面通过强化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等措施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创新技术的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加大创新技术的市场转化率。加快绿色金融从理念转换为实践的发展步伐,着力破解绿色资产认定难、变现难等难题,加强绿色信贷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环保企业上市融资。
加快推进生产体系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各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制造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盲目扩张。通过科学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生态环保红线制度,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型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规制、绿色产品扶持政策,保护节能环保做得好、产品质量好的生产者,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工作,逐步转变生产方式。
坚决扭转生活体系向不可持续方向演化的趋势。要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继而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生活体系的可行途径。与之相应的制度建设也不可或缺,如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资源阶梯价格制度、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制度等。同时,公共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须进一步加强,以支撑消费模式的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