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要统筹好几个关系

2020年09月21日 16:33:12
来源: 《红旗文稿》2020/18 作者: 成长春

  习近平总书记7月30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从政策调节时效、政策协调配合、政策靶向聚焦、政策落地实效等方面统筹好几个关系,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

  统筹好“立足当前”与“跨周期调节”的关系。宏观政策落地见效首先要“立足当前”,解决阶段性问题。今年二季度以来,在全球疫情冲击下,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为有效应对疫情和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中央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面对疫情冲击等外部环境问题,要降低公共卫生危机、经贸摩擦等风险对经济运行的扰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就看宏观政策能否有效降低这些扰动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当前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就可以肯定宏观政策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必要性。同时,还要注意“跨周期调节”,解决中长期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下中国的经济时局,必须以更加长远的眼光和更广阔的视域进行观察和研判,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和解决。以此次疫情为例,为应对疫情从战时状态转向聚焦中长期的持久战,中央对下半年的宏观调控战略定位已经从“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转变为“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总体思路已经由安排部署阶段推进到全面落实阶段,重点内容已经从具体工具的运用转变为对质量与效率提出更高要求,既解决当前问题又解决中长期问题。

  统筹好“单兵作战”与“协同集成”的关系。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需要依靠各类政策“单兵作战”。此次疫情发生发展带来危中有机、错综复杂的局面,把握时机、精准施策显得格外重要。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地区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和经济韧性能力。可以在引导消费上更加积极有为,通过对相关产业提供税收优惠,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方面着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释放更多潜在消费,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而言,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比如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一方面,加快信息互联互通,尤其是加快涉企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另一方面,加快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推广央行创设的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降低银行融资成本,增强银行放贷意愿,增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和无还本续贷,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更需要各类政策“协同集成”。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问题往往复杂交织、互为作用、相互影响,涉及面广泛、程度深远。需要避免政策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包括避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突、经济政策与环保等非经济政策冲突、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冲突等各类冲突,宏观政策要加强协调配合,促进财政、货币政策同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集成效应。

  统筹好“薄弱堵点”与“主要矛盾”的关系。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不仅要在解决防范外部风险输入等薄弱环节见实效,而且要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换、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中国宏观经济需要突破的重点问题上见实效。一方面,确保宏观政策能疏通“薄弱堵点”。以防范应对风险为例,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加之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经济低迷、金融市场动荡,风险意识需要贯穿至后续的政策制定,切实防范外部风险转化为内部风险。考虑到风险防范和利润空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存在向客户宣传和使用政策工具动力不足等情况。因此要引导遍布全国20多万个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网点及时主动地发布重点明确、易于理解、方便操作的政策方案,还要积极探索政策工具落地的便捷服务方式,以大幅提升政策工具使用率,确保中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首贷率、续贷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确保宏观政策能聚焦“主要矛盾”。要自觉立足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充分发挥好14亿人口的美好生活需要所汇集成的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优势,确保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畅通”。这必然要求宏观政策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单一的政策工具力有不逮,全面的政策组合才能收获实效。宏观政策不能只是单个落地,而是要配套落实。不能简单分类归大堆,而是要以点带面,通过抓住一个要害、对准一个焦点,突出重点难点来协同推进,层层突破,推进宏观政策集成高效。只有这样,才能打通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供需梗阻”,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统筹好“精准导向”与“政策直通”的关系。要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不但在政策设计上要精准导向,灵活设计,提升政策质量;同时更要在政策落地上,促进政策直通,让政策更见实效。要强化政策“精准导向”,确保灵活性。“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就是要求货币政策在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基础上,还要防止“大水漫灌”、努力实现“精准滴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流动性更有效率地进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如制造业)和薄弱环节(如中小微企业)。还要强化政策直通,确保实效性。好的宏观政策不是“海市蜃楼”,不能像“橱窗里的蛋糕”看得见吃不着。有的政策举措出台时很符合社会期待,社会反响很热烈,但一段时间以后,地方和企业的实际感受却与预期不符,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落实好。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办法,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让政策见效。

  (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主任、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玉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