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统一,这种科学真理与爱国主义文化精神的高度融合和辩证统一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进一步深刻领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
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
中华文明绵延5000多年,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但是,近代以来,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野蛮的侵略甚至屠杀此起彼伏,加之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对人民的压迫和镇压,在从1840年到1919年近80年的时间里,古老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然而,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就是因为我们始终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血脉: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再到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无不生动诠释着这一强大精神动力。面对近代以来国家危亡、民族危急的百年变局,中华民族儿女以爱国主义为信念,始终在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从太平天国旧式农民起义,到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再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然而,这些抗争和努力并没有根本上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五四运动的爆发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开启奠定了重要基础。五四运动之所以彪炳史册、熠熠生辉,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崇高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一方面,五四运动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凝聚起爱国青年、革命斗士和仁人志士,积极投身到救国图存的新的革命洪流中,吹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号角。另一方面,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时代心声。五四运动用科学、进步和民主唤醒了先进知识分子,更用革命行动团结凝聚起普通民众的革命热情。正是在五四运动的熏陶、洗礼下,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眼光投向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以实际行动不断汇聚到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这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传播和革命实践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条件,中国历史开启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从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爱国主义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它为传统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注入全新的时代、实践和精神内涵。
爱国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在东北地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努力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为己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爱国主义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奇迹,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始终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掀开了新的一页,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发展与实践突破密不可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在不断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过程中,为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元素,赋予古老的民族精神以新鲜活力。
爱国主义激励了全体中国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统筹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做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开启了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发展的新阶段、新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大踏步前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语境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激发出前所未有的革命和建设热情,把爱国主义化为苦干、实干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创造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社会主义先进精神文化成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爱国主义新风貌、新内涵和新发展,新中国在建国之初“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工业、农业、科技水平等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谱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的新篇章。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我们才能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对外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我们党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截至2019年经济总量达到99万亿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而支撑这一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重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与时代相融合、与实践同进步、与人民共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发展。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推动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化。伟大精神源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必然铸就伟大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科学正确的道路,始终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我们党带领人民战胜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险阻,并在伟大的实践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时代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奋勇前进的文化源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弘扬爱国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虽仍处在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的内涵却在不断发生新变化,国际局势和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显著增加,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爱国主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才能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坚实的步伐。爱国主义是人世间最普遍、最持久的思想情感,是每个人在伦理、文化和法律意义上需要恪守的一种基本规范,它更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现实的,因此,爱党、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与爱国主义是高度一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付出艰苦努力,为此,要始终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激发爱国热情,特别是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和克服艰难险阻的过程中,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强化危机感和责任感,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赋予新时代爱国主义以更新的内涵和精神文化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必然是新时代爱国主义伟大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践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这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内在逻辑。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责任编辑: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