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都对“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刻阐释,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正确理解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
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性。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遵循大国经济崛起的一般规律,又是应对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选择。历史表明,现代大国经济发展几乎都经历过由主要依赖外部需求,向以内需为主的转变,进而走上“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结合”的新发展道路。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在发展阶段、增长模式、国内外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都面临着经济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等国内发展压力,面对着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对外能源进口依赖度较高等国际竞争压力。加快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国内市场活力,是解决问题采取的普遍路径。
从自主与开放的角度准确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新发展格局是一个“以内为主、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一是“以内为主”。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把自身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作为经济运行重心,而不是更多依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进步、市场需求及政治布局。二是“以内促外”。新发展格局必须依靠国内发展动能促进更高水平的国际参与。只有坚定修炼“内功”,实现经济技术突破,才能提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内外联动”。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入参与国际循环,不断在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总书记这段话深刻阐释了“以内为主”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系。内循环不是封闭循环,“以内为主”不是“以内唯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完整高效的内循环需要更规范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开放环境,需要构建更安全、更稳固、更符合我国经济地位的国际经济新布局。
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特征。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渐进发展、稳中求进的实践特征,其相关理论彰显了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当前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已有发展战略和丰富发展成果基础上的提升与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当前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造了丰厚条件和独特优势。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巨大的投资需求潜力、超大规模内需市场。这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的供给基础、需求基础、实践基础。关于发展战略问题,我国早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就已经着手调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以内需拉动和创新驱动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举措:2012年提出经济发展新模式;2014年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2015年提出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出台的“十三五”规划把扩大内需在政策层面更加细化落实;2018年提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国民经济循环”、“内需”等关键词。可见,党中央2020年提出新发展格局理念,是对以往中央政策理论的提升与深化,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从创新与改革的角度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抓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断点和痛点。要全面推进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处在大国博弈的关键期、民族复兴的窗口期,科学技术处于竞争的核心位置。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突破某些国家制约我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只有自己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建立起不受人制约的完整产业链,在国际竞争中掌握核心话语权,真正建立安全的国内大循环。还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生产方面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安全稳定的产业链;分配方面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流通方面要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生产要素流通配置;消费方面要优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信心,打造世界最强大消费市场。通过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最终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从安全与风险的角度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的定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经济发展战略,也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我国平稳把握战略机遇期,安全应对机遇和挑战的战略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重大不可预测性事件频发及多种“关键时期”的叠加,这决定了危中有机,可以努力转危为机。二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未来我国重新布局,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大循环的战略要求。随着国际秩序的深刻调整,未来国际格局必然产生新的变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我国应对这种新变化,努力参与更高层次国际大循环而进行的顶层设计、谋篇布局。
(作者: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