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社会建设是和人民群众生活联系最紧密、利益关切最直接的关键领域,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就要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全面统筹、求真务实,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坚守初心,以民为本
以人民为中心廓清了社会建设服务保障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论断都清楚地表明,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建设的价值旨归,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作为最根本、最核心的服务对象,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决策想着人民、举措为了人民、成果惠及人民,始终确保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社会建设持续推进的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体现在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内容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无论是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扩大就业,还是完善社会保障、提高生活品质等,都要抓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为关切的现实利益问题,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着力点、切入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民生短板,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实际行动印证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社会建设成效优劣的标准。从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共产党人对自身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的评判依据,在前后传承内在一致的基础上越来越聚焦,越来越凸显人民在评判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在强调“服务人民”这一基本立场的同时,自然赋予了人民群众评判主体的身份,确证了“人民满意”的根本和最高标准,重申了新时代执政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目标必须通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出来。
全面统筹,动态把握
要从有机统一整体性的角度理解社会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是把社会作为总体来认识,“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七大领域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即优先发展教育、改进就业分配、加强社会保障、全力脱贫攻坚、健康中国战略、创新治理格局、维护国家安全。七项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等群众生活的基本方面,包括了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主体内容,融合了治理格局、国家安全等宏观社会管理的关键领域。七项内容形式上相互并列、各有侧重,内容上相互补充、彼此依存,共同构建了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的框架体系,形成了范围广泛、层次清晰、内在关联的有机统一整体。
要从持续推进过程性的角度看待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这一论断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发展变化、持续推进的过程,与之相伴的社会建设也是一个阶段递进、逐步提升的过程,是新时代不断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的过程。这决定了社会建设必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既有的工作基础。社会建设还是一个从夯实底线保障到促进更高需求、再到追求充分发展的需求不断跨越、水平不断提升的辩证整体。我们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在更广范围、更多内容、更高程度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从统筹协调系统性的角度推进社会建设。进行社会建设必须着眼于社会整体全面推进。从具体领域上看,七项内容内在交织、相互影响、深度融合,工作中必须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坚决克服“什么简单抓什么”“什么着急抓什么”“想到什么抓什么”等错误观念,避免“单打一”和“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从推进策略上看,又要善于发现把握影响社会建设整体效果和进度的关键领域和各领域的关键环节,做到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以攻坚克难引领统筹推进,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
落地见效,求真务实
必须把社会建设从理论构想转化为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建设绝不能只是一幅“图纸”、一篇“构想”,绝不能开“空头支票”、搞“画饼充饥”,而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永葆坚持不懈的韧劲,把定下的每项工作都一抓到底,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必须把社会建设将行动纲领具化为现实成效。加强和改进社会建设关键是要干出结果、干出实效。社会建设的各项内容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都有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必须一诺千金、说到做到,把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为具体的日常工作,把总体性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行动举措,有针对性地制定社会建设的实施规划和推进步骤,计划到年度、明确到事项,在现实成效中描绘新时代的美好画卷。
必须把社会建设从注重态度提升为强调高效。要秉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有限的人财物投入和资金保障,尽可能高效率高回报地换取社会建设的成效。不能“只重工作态度、不讲工作效率”,不能“只要工作结果、不问工作过程”,要不断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投入的每一分“真金白银”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增进民生福祉,最高效率地让群众得到实惠。
(作者: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刘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