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信心决心,是对劳动模范的最高褒奖,赋予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的历史使命。
发挥引领作用,助力新征程砥砺前行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崇尚劳动和尊重劳动者为内核,包含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导向、劳动技能水平三个层次,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在工人阶级群体中的生动体现,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向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的重要精神动力。
新征程需要倡导昂扬的劳动精神面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要实现解放必须首先实现劳动的解放,因为劳动不是异化于人之外的迫使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手段,而应是人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在需要。这一观点在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得到了最有力的践行。中国工人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把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劳动解放作为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个“中国奇迹”“中国震撼”的出现,与广大劳动者劳动热情的极大焕发、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空前高涨是密不可分的。劳动模范作为其中的先进代表,更是呈现出了昂扬的劳动精神面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劳动能力和聪明才智,也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了自身全面发展。当前,党和国家事业踏上新征程,需要发挥人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作用,促使每一个劳动者把实现党和国家确立的发展目标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弘扬三种精神,对于引导人们坚信劳动创造幸福,自觉承担国家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用劳动托起个人梦、托起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新征程需要树立鲜明的劳动价值导向。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深刻的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并重申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战略部署。实现这一目标,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劳动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通过弘扬三种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对劳动是唯一价值源泉的共识,建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主导价值取向,让劳动创造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
新征程需要依托精湛的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业之本”,要求“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在产业工人技术技能培养方面,劳动模范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和培育作用。劳模不仅是爱劳动、会劳动的代表,也是懂技术、会创新的代表,很多还是所在领域的“大国工匠”。面对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等重大战略任务,通过弘扬三种精神,有助于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建功立业。
把握精神内涵,激励广大劳动群众做新征程奋斗者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时代发展的耀眼光辉,其内涵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将劳模精神概括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将劳动精神概括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将工匠精神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三种精神各有侧重,但其精神内核是一致的,正像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30日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中期望的那样,广大劳动模范要用干劲、闯劲、钻劲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干劲”“闯劲”“钻劲”这6个字,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了高度凝练,让广大劳动者学有榜样、追有目标、赶有方向。
富有干劲,就是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一要“苦干”。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世界瞩目、走向复兴,靠的就是一代代劳动者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二要“实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中国奇迹”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劳动模范和广大劳动者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的结果。三要“能干”。新时代的工人阶级不仅要爱劳动、讲奉献,还要操作技能娴熟、技术水平高超、生产效率优化。要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入手,将三种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更多劳动者涵养劳动信仰、劳动情怀、劳动品格,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内在追求和自觉行动。
富有闯劲,就是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改革创新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需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其核心就在一个“闯”字。敢闯善闯靠的不是蛮劲,而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水平。弘扬“闯劲”,就是要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目标,一方面发挥劳动模范传帮带作用,为他们传承技术、传承工艺、施展才华搭建平台,使他们的劳动技能、创新方法、管理经验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评价、使用、考核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劳动者成长成才、敢闯敢试创造良好条件。
富有钻劲,就是要不懈钻研、精益求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就都能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弘扬“钻劲”,就是要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引导职工恪尽职业操守,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要厚植工匠文化,引导全社会尊重工匠、崇尚工匠精神,形成培育工匠、学习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健全完善工匠产生、培育、成长机制,让更多富有钻劲的优秀工匠涌现出来。
找准弘扬路径,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涵盖劳动精神的激发、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知识的学习、劳动技能的提高等方面,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型,是弘扬三种精神、发挥劳动模范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重要途径。
突出崇尚劳动的教育内容。劳动教育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要通过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深入人心;培育积极的劳动态度,大力培植“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真挚情感;培养优良的劳动品德,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蔚然成风;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成为自觉的生活方式;掌握必备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用劳动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教学,为劳动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成功的劳动教育,不仅要使青少年成为受教者和受益者,更要成为劳模精神的践行者、劳动精神的弘扬者、工匠精神的创造者,最终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树起劳动模范的教育榜样。在劳动教育中,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动故事、观摩精湛技艺,是保证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劳动模范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要开展走近劳模系列活动,将劳模典型事例提炼成贴近青少年的故事、画报和读本,在思想政治课、德育课上讲授;开辟劳模讲堂,配备校外劳模辅导员,组建劳模讲师团,设立劳模育人实践基地,提高劳模精神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劳动模范在潜移默化中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精神榜样。
坚持面向实践的教育导向。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都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方式,也是拓宽弘扬三种精神的重要路径。要通过工学结合、毕业实习、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劳动体验等途径,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和乐趣;推动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倡导大学生在依靠自身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推进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激发学生内在的劳动潜力,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