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2021年02月24日 10:58:07
来源: 《红旗文稿》2021/4 作者: 刘乃亚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人类命运正面临重大考验。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严峻的挑战与考验?是继续单打独斗,大搞单边主义,还是坚持团结合作,奉行多边主义?今年1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致辞中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次为期5天的对话会,习近平主席应邀首日首位发表特别致辞,外电评论称,这一安排呼应了“全球经济图景”,是“隧道尽头的曙光”。国际社会对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反响热烈,凸显中国在国际治理中的大国引领作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坚定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社会解决当前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路。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根本遵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实现多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在特别致辞中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这“四个坚持”,高度凝练,每一条都极具现实针对性、指导性。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巩固二十国集团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要平台的地位,密切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推进结构性改革,扩大全球总需求,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韧性的发展。

  不搞唯我独尊。国际社会应该按照各国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治理,而不能由一个或几个国家来发号施令。我们要厉行国际法治,毫不动摇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多边机构是践行多边主义的平台,也是维护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其权威性和有效性理应得到维护,反对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

  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对抗。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不是对立对抗的理由,而是合作的动力。要尊重和包容差异,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

  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多边主义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等价值追求,蕴含着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和辩证方法,不仅指出了人类走向美好世界的努力方向,还提供了走向美好世界的实践路径,成为拥有凝聚国际社会共识的强大思想力量。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它以人类命运为宏大叙事,以人类福祉为依归,被写进联合国的一系列成果文件,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受到广泛赞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国际社会的重要贡献”,“中国正身体力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大主席汤姆森强调:“在我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唯一的出路”。以人为本、团结合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要义,而多边主义则是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指南。多边主义的本质内涵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这意味着多边主义必须是全人类的,而不是某些“小圈子”“小集团”的。

  从全球化的“存废之争”,到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对话会上多边主义的“真伪之辩”,中国从中找到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路径及实现的手段,那就是坚定地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需要中国高擎多边主义的火炬,登高一呼,勇于担当,引领整个世界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习近平主席的庄严承诺向世界深刻展示这样一个道理,即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与安全就越有利。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和全球治理的引领者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有理念,更有具体举措,成为多边主义的捍卫者和全球治理的引领者。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政策主张中,还包括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充分展现了21世纪多边主义的包容性特点。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衰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为全球治理和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出访或出席重大国际会议发表的演讲中,“共同”“携手”“团结”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充分体现了多边主义的本质要义。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就是要坚定捍卫和维护多边组织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权威和地位,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支持联合国各项行动,以及推动各方在国际关系中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用统一适用的规则,促进发展和国际争端的解决。

  在疫情威胁人类卫生健康之际,中国始终不忘大国责任和使命担当,在精准施策并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还积极支持和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尽其所能地支持和帮助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2020年6 月17日,中国和非盟轮值主席国南非、中非合作论坛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以视频方式共同发起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习近平主席主持峰会并发表题为《团结抗疫 共克时艰》的主旨讲话。这是习近平主席继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及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之后,就人类合作抗疫、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表的又一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高屋建瓴、具体务实,既突出中非联合抗疫,体现中非友好,又呼吁各国加强团结,应对全球疫情蔓延。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设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特别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再次承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中国将继续同世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有效经验,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助力世界早日彻底战胜疫情。”

  中国的多边主义理念与行动还体现在通过组建新机构,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新力量。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更加多样,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使多边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亚投行等一系列跨国、跨地区、跨洲的国际组织,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提供了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中国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时刻牢记发展的包容性,不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全球治理要达成的目标,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近年来,中国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一系列多边峰会,展现中国支持和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积极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同时,也为全球治理提供可行方案。该倡议将沿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联接在一起,旨在实现共同发展,这是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因法官任命受阻而陷入停摆时,在攸关发展中国家权益的“特别和差别待遇”原则受到攻击时,在争端裁决权威性受到挑战时,中国坚定站在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的一边。在世界卫生组织受个别国家退群和政治化操弄的干扰时,中国坚定维护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斗争中的领导地位,支持其发挥多边组织的作用和效能,并与多国开展疫苗研发合作,共享信息,推动国际联防联控,旨在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根据二十国集团倡议共识,中国暂缓了最贫困国家2020年5月至2020年底到期债务的偿还,帮助最贫困国家应对疫情肆虐时期的发展问题。此外,中国还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郑重承诺,2030年前争取达到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领域的大国担当。

  “孤行者难起,众行者易趋。”面对多重危机,习近平主席向世界指出的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之路,是打开全球治理之门的密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人们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成员聚集在多边主义的火炬之下,协力同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走向人类和平幸福美好的未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社会文化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玉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赵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