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问题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对时代问题的研判,直接影响对国际规范的选择和制度变革方向的判断。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我们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我们在世界变局的迷雾中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40多年的冷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的劫难,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推动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0世纪8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美苏冷战持续,世界和平依然面临挑战。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提出了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与此同时,海湾战争、前南地区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接续发生,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贫富差距拉大。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但全球战略稳定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推动各国相互联系日趋紧密,促进了世界财富的积累,但是也导致世界范围内的权力转移和弥散,不可避免地引起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重置和社会的波动。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旧有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需要,世界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突出,全球治理体系亟需得到完善。伴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群体性崛起,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增大,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掌控世界的能力持续下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从地理和文化上颠覆了“西方中心论”,改变了1648年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以来西方居于主导、东方趋于从属的态势,世界更加平衡和多元,大国战略博弈更加激烈。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国内贫富差距拉大,民粹主义抬头,映射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凌行径成为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的挑战。网络、太空、极地、气候变化等新领域也亟需填补空白制定全球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围绕“谁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在全球治理领域展开了激烈博弈。然而必须看到,尽管挑战重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历史大势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依然不可逆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的诉求
当今世界,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相互依存、共同演进成为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实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诉求。
在经济领域,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相互间贸易和直接投资显著增长,并通过货物与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形成联动,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暴露出全球经济治理能力亟需提升。在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主要表现为恐怖主义、全球变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移民问题、跨国犯罪、传染性疾病蔓延等。“9·11”恐怖袭击、全球新冠疫情等都体现出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造成的安全影响日益多元化和全球化,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在社会层面,全球相互依存的态势开启了一个人类社会组织和政治关系的新空间,预示着一种“全球治理”的新的综合系统的形成,“共赢”而非“零和”成为国家间合作的新模式。相互依存的世界要求塑造国际关系的新规则与新机制,呼唤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本质上都是由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和全球治理缺位造成的,归根结底需要靠发展和合作来解决。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冷战对抗的老办法解决不了时代发展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出路是加强团结协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践行多边主义就是要按照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来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尊重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不同,践行多边主义就是要尊重和包容差异,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要互尊互谅,增进互信,开展国际间良性竞争。践行多边主义就是要与时俱进,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践行多边主义就是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程度增强合作机制、理念、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共赢。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进步,最终通过发展解决现实世界存在的各种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日益融合,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国家之间也许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信仰不同,但合作共赢发展无疑是全球最大公约数。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和平是中国人民的永恒期望,也是中国发展的鲜明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国的一寸土地。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有着深刻的辩证逻辑,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家发展,以中国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议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当代中国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自己的价值选择,主张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应对挑战,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平发展的目标和归依。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崇“和”尚“谐”的文明成果,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和谐、修己安人的哲学境界,更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强调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把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有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人民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些思想将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紧密融合,明确了中国外交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的重要使命,使中国外交站在了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列。
作为国际体系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同各国一道,坚守多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伴随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分摊的联合国会费比例从2000年的0.995%上升到2021年的12.01%,是联合国会员国中增长最多最快的。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坚持劝和促谈,反对动辄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有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稳定。
就发展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是全球贸易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有力维护了地区金融稳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增长乏力,中国保持了自身经济稳定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在30%左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5亿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坚定一员,中国坚持深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缓解债务压力、实现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中国还通过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全球合作中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暴发,中国在做好自身防疫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多边抗疫合作。中国先后向世界150多个国家提供了防疫物资援助,坚持分享抗疫防疫经验,向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两次总计捐助5000万美元,支持世卫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宣布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为保障世界民众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凸显,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基本稳定,增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信心。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是最早制定并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节能减排力度最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目标。2020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这是中国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绿色转型的自觉行动,展现了中国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担当。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只要我们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就一定能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正确方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