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1年04月26日 15:25:40
来源: 《红旗文稿》2021/8 作者: 何忠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背景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务实行动,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经济联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对外开放。”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的自由贸易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在不断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新格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极大地解放了思想和生产力,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叠加,加速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亚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十四五”时期,面对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我们坚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加有效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客观上有利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从国内国际两个经济循环体系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内大循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为载体,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为补充和支持,以国民经济循环顺畅、国内分工不断深化、国家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为内生动力。国际大循环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为基础,以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依托,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为主要表现形式,各经济体基于比较优势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大循环必然与各国经济循环相对接,各国经济也需要在开放中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实现更好发展。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对外开放,也不意味着要挤压或放弃国际大循环,而是在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的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一方面,国内大循环释放的活力有助于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收入水平和消费率的提升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消费正成为需求侧拉动我国经济和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中国消费需求的扩张为其他国家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红利的机会。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要素进入中国,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增长机会。此外,关税的逐步下调和商品进口的扩大将更大地释放内需活力。目前,我国关税平均水平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外国商品更大规模、更低成本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在某些领域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从国际经济发展大趋势看,全球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是我国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目标,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在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贸易发展直接融合的背景下,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关键在于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开放。在新发展阶段,主动适应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大趋势与经贸规则重构新形势,既要加快推进服务业市场对内对外开放,又要在国内国际规则对接融合中推进制度创新,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形成公开市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各国的联通和交往,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以高水平开放来创造条件、塑造动力。

  在现代产业发展中,越是开放的产业领域越是充满着竞争和创新的活力,产业市场准入的加速开放及其所形成的竞争效应将促进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国内外创新创业资本的共同促进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多元引领下,我们才能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只有推进高水平开放,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不断提升我国在产品、产业、产业链上的优势。只有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才能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拓展做强做稳我国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产品,使其成为全球产业链上难以替代的关键节点,进而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不竭动力。

  新发展阶段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求更高,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加突出。在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关系和利益更加需要依靠制度和规则进行协调,基于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将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实现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导向的制度型开放转变,开放措施从关税等边境措施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边境内措施延伸。因此,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对接国际规则和制度体系,为国内改革提供突破口和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

  高水平开放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动力源泉。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影响经济增长的风险加速累积和暴露,很多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塑造发展新动力,需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分享贸易收益,形成与外部世界共赢发展的局面。面对当今世界开放与保守、合作与封闭、变革与守旧的重要抉择,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对外合作交流会越来越广。我国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包括金融业和汽车业等在内的外资投资领域与比例限制。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与贸易便利化条件。更好联通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改革深化、促进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方向不可逆转,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中国是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为世界经济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推动世界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总编)

  责任编辑:刘玉成

标签 -
网站编辑 - 陈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