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是一名教师,按照上级党委安排和党员群众要求,先后当了两个村的党组织书记,一个是我的娘家村,另一个是我的婆家村,就是现在任职的三涧溪村。这两个村的不同之处,一个村小,一个村大,但我刚上任支部书记那时候,都是又穷又乱的后进村。这些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同党员群众一道,共同努力,共同奋斗,这两个村先后都成功实现了后进转化,成了在章丘小有名气的富裕村、文明村、示范村。
1995年12月,我还在章丘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娘家村所在的乡镇领导找到我,让我当支部书记。那个时候,娘家村矛盾激化,各项工作都不能正常开展,几年间,村里的9名党员,轮流当了一遍支书,可没有一个能让群众满意。当时,我已经怀孕6个月。家里父母不同意,说村里又穷又乱,男人都干不好,女人能干出什么样来。一些亲戚朋友也劝我,不要来蹚这池子“浑水”。村里有的人也不理解,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还回来管闲事。”但我知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组织培养了我,决不能辜负党委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工作越难、担子越重,我越不能放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我带领党员群众从修路、通自来水开始,抓养殖、搞纺织,架电网、建烧窑,就这样一直干了将近5年,村里稳定了,群众也过上了好日子,街坊邻居见了我总是笑呵呵的。
2004年,组织上又安排我到三涧溪村任党支部书记。刚上任时,我每天走家串户,大半年的时间,把800多户人家走了个遍,通过拉家常,掌握了村里的情况,也拉近了与群众的感情。村里改造自来水时,个别人因家门前的路面设施、树木和违章建筑必须挪动和拆除,不同意改造。我就带着村干部到群众家里做工作,再难听的话也得听,再难受的气也得受,一遍讲不通再讲,直到群众点头为止。我的一个本家叔叔关了大门不让进,我连续3天一大早就在他家门口等。其他干部看我这么做,也都不懈怠,纷纷主动去做村民的工作,保证了工程按期完成。后来村里有了钱,就在抓好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坚持每年拿出一大部分资金用于帮扶群众生产生活。这些年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村里还给每个50岁以上村民购买了2份意外保险,给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为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为升入大学的孩子发放助学金,幼儿园的孩子免费入园,中学生免费乘车上下学,单身母亲和“两病”妇女也得到救助。通过这些,在村班子里形成了“真心爱民、为民解困”的良好风气,让村班子和党员干部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使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圆满完成。
在三涧溪村上任后,我大胆创新。实施“五个一”为民服务体系,即“一面旗帜”带动群众、“一线通”连接群众、“一张卡”便利群众、“一支队伍”服务群众、“一个职介所”致富群众。创建“党旗飘飘映四邻”,要求党员在家风养成、引领致富、服务群众等方面作表率。通过党风带家风,三涧溪村把群众“人人都爱家、户户盼和谐”的朴素愿望与“三涧是我家、和谐靠大家”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以小家的和谐促进大家的和谐,合力打造“家”文化,促进了整个村庄的和谐稳定。建立“众”字形、“伞”字形矛盾纠纷排查体系。我还立足本村实际,深入开展“1144”工作法。坚定一个政治引领: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一个目标不变: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完善四个治理:德治教化、法治保障、自治发展、智治支撑;提倡四邻联动:联文明、联致富、联平安、联出彩。确保乡村建设方向不变,道路不弯,朝着新时代、新思想引领的方向前进。
虽然当村官难,但总得有人干,只要敢于担当,敢于碰硬,公平公正对待群众,群众就信你服你。为了建工业园区,我碰了不能碰的事,惹了村里多年不敢惹的人,我带头爬上屋顶,拆除了一处非法建筑,户主竟拿着刀闯入我婆婆家,把老人吓得尿湿了裤子,老人见到我委屈地说:“当这样的官干啥,大人孩子都跟着受罪,干了一回了,还没尝够这个滋味吗?”我既心疼婆婆又感到委屈,不停地落泪,泪水不断地淌进嘴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当村官,跑跑腿、磨磨嘴、吃点苦、受点累,无所谓,都习惯了,可让家里人陪着担惊受怕,受委屈,心里确实很难受。但是,再看看,村民住上了公寓楼,老人们进了敬老院,孩子们进了一类标准的幼儿园,年轻人出出入入工业园,心里有一种自豪和成就感。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教诲,不怕困难、不畏风险、敢于斗争,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加快产业转型,立足古村文化,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忘为民初心,牢记乡村振兴使命,使全村人民过上小康生活,把三涧溪村打造成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恋、章丘人自豪的幸福家园,向习近平总书记交上一份优秀答卷!
(作者: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肖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