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

2021年07月09日 16:11:29
来源: 《红旗文稿》2021/13 作者: 陈金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如何对待历史,怎样学习、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是一面镜子”。关于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些关于历史功能的形象表达,诠释了历史的借鉴、参照、启迪作用,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历史价值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宏大背景来评价,从推动历史发展的高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贡献,体现了大历史观的宽广视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人民军队创立、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改革开放、经济特区建设等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行准确定位,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地位作出科学评价,为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供了典范。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告诉我们历史发展受历史规律支配,表达了对历史规律的敬畏。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评价历史要注重历史发展的继承性、连续性,不能割裂历史、孤立地看待历史,要以联系的眼光解释历史。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指出,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简单割裂开来,更不能以一个时期否定另一个时期。把握和尊重历史规律,不意味着人只是消极地适应历史规律,要学习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这样才能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历史经验是历史智慧的凝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也是促使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历史经验启迪现实、指导未来。我们要在敬畏历史中创造历史,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从而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根本在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这是对人民力量、人民价值的充分尊重。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强调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这是对人民权利的尊重。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富有探索勇气和创新精神,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不少举措,就是人民群众的发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表达了对人民智慧的尊重。

  革命英烈是中国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新中国是无数革命英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英烈的历史贡献给予高度评价,表达了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和敬仰之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深切怀念”表达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烈、近代以来所有仁人志士的缅怀和敬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所到之地,总要前往纪念馆、纪念园瞻仰,表达对英烈的缅怀之情。缅怀和敬仰英烈,最重要的是传承英烈们铸就的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自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国家欺凌,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秉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经过百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释这些判断,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努力奋斗而实现的美好现实的自豪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的梦想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梦来表达这一追求,把它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并且指出,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充分自信。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具有独特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中华民族品格的继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是有志气的民族,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过程中,表现出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品格;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中华民族崇尚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这些对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品格的论述,既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自豪感,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品格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执政时间最长、执政能力最强、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对中国历史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三个深刻改变”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字里行间充盈着对中国共产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来自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来自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来自于不断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从实践、理论、制度和价值基础等方面,深入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这些正是政党自信的表达。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使命担当,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展现了世界大党的胸怀、担当和自信。

  (作者: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陈金霞

  

标签 -
网站编辑 - 陈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