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行

2021年07月26日 16:03:39
来源: 《红旗文稿》2021/14 作者: 樊 鹏

  近年来,西方世界乱象频发。从一些国家和地区频频出现的政坛恶斗到持续扩大的社会撕裂,从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频现的治理危机,无不透露出“民主赤字”、“民主滑坡”和“民主倒退”的清晰迹象。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治理失灵”、“政治极化”等现象,使人产生“西方政治怎么了”、“西方民主怎么了”的强烈感慨。西方之乱以及西方民主的“劣质化”已经成为世界不安全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反观中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风景这边独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不仅有效控制国内疫情蔓延,还力所能及积极开展国际卫生合作,有效维护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利。“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强烈对比,不仅证明了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质量和成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观念上立得住、实践上行得通的高质量民主。

  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

  回望历史,中国追求民主的道路曲折艰辛又波澜壮阔。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掠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生活在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毫无民主可言。为抵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探索和斗争,中国人民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开启了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真正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规划自己的发展,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民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人民民主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发展框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国坚持走自己的路,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越来越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效能日益凸显,构建形成了更加广泛、真实、管用的中国式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产物,是中国致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成果。在中国,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民主,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中国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和原则,在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中,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汇聚人民心声、凝聚人民力量。在价值理念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和保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特征。中国的民主发展与国家民族共命运,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共发展,与各民族和全社会共进步。在制度实践层面,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发展和拓展人民民主的内涵和要求,不断创新人民民主的实现渠道和形式。人民的参与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中国坚持民主的全过程理念,为实现人民最广泛多层次的民主权利,把民主落实到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各领域、全过程,重视民主形式和民主效能相统一,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秩序、法治与活力相兼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彰显中国特色制度优势的高质量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近代以来,西方将公民的普遍选举权作为追求和实现民主的重要内容,投票成为行使民主权利的几乎唯一方式。在许多国家,公民履行完自己的选举权利,往往将权力一股脑交给了少数政治精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台布利斯(George Tsebelis)曾提出,西方政治体制与其说是民主体制,不如说是一个政治玩家的体制,对民主的狭义理解与单一的制度设计,使人民失去了广泛民主参与的机会。

  反观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各阶段充分尊重基层民主权利和群众首创精神,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无论是著名的“赤脚医生”制度,还是发动和依靠群众解决预防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都蕴含着发挥基层民主优势的治理精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民主参与同党和国家采取的积极、灵活、果断的应对措施相结合,这种被称之为“最后一公里”的民主管理在社会危机管理中发挥了巨大效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对于西方式民主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贯穿人民现实生活全过程。是否充分保障民主,不仅要看写在宪法文本上的民主权利,而且要看人民在日常政治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民主权利。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不仅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和程序,而且需要完整的参与实践。有事好商量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制度形式,也是中国民主实践的伟大创造。从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党协商,到社区和群众身边的基层协商,中国不断拓展协商民主渠道,目的就是推动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贯穿人民生活全过程。

  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领域一个都不能少。是否充分保障民主,不仅是以立法形式确保权力属于人民,还应当积极推动公民有权参与国家立法、有权管理国家事务及合法行使权力;不仅要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而且要看人民在更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全方位是否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是否充分保障民主,不仅要看人民是否有民主监督的权利,而且要看人民是否有广泛参与国家事务和公共管理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包含了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丰富权利内涵的、彼此相互融合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民主的所有环节一个都不能少。

  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拥有全链条的民主运行机制。中国重大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重大社会问题的处理,广泛采取了公示、论证、听证、质询等多种形式实行民主参与,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式民主的全过程特征。立法领域的民主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案例。2021年初,7部法律草案一并亮相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开门立法”不仅促使公众参与立法的热情持续攀升,也使来自田间地头的基层声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过程中,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凝聚了立法共识。

  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民主

  民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成就。但民主又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根植于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得益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好不好,不仅要看形式怎么样,还要看内容怎么样,优质的民主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民主。

  在当代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各类民主标签不可谓不多,民主程序不可谓不繁,民主活动更是锣鼓喧天,但在其背后,政治权力同国家发展目标相互跑偏、政治精英同人民群众利益相互脱节的现象却比比皆是。西方政治体系和权力运行方式走到今天,许多情况下似乎不再是围绕着民主的任务和内容来的,而是被选举政治、极端民主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牵着鼻子走,造成严重的“政治空转”,徒有民主的形式,却没有民主的内容,消耗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成为民主失灵的重要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曾这样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判断一个国家民主制度好不好,关键要从客观国情来认识,用实践效果来检验,以人民感受来衡量。脱离实质的民主如空中楼阁,徒有花哨的外表,好看不中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形式和民主效能相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内容高于形式。中国始终坚持用实践效果和人民感受衡量民主的发展质量。

  民主在中国就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民主不是什么花架子,也不是什么装饰品,而是有其实际的功效,切实有利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始终围绕着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切的问题。在中国,许多民主制度和民主形式的产生都源自现实需要和问题倒逼,先有一个民主的任务,才逐渐探索发展出相应的民主制度和形式。中国积极探索落实和保障民主的更加丰富的形式与多种制度安排,体现在中国的民主立足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人民现实需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不断满足人民提高生活水平的阶段性要求过程中,不断创新民主的实现形式和渠道,持续扩大民主的领域和范围,逐步提升民主的品质和成色。

  中国在不断探索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民主制度安排和民主实现形式。选举和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协商民主,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和社会实践形式。当今中国,基层民主、协商民主蓬勃发展,主要是这种“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形式满足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是人民首创精神的体现和基层治理创新的产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激励发展与凝聚共识的民主

  注重保护社会权利是民主的应有之意,但是从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实现所谓“民主转型”的经验看,西式民主政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权利和个人自由,但同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和政治撕裂,多数情况下还会造成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使国家变得虚弱不堪。因此,仅具有保护权利这一政治功能的民主,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西方经济学家奥尔森曾利用集体行动理论深刻分析了国家兴衰的原因,认为西方民主体制配合大量分利集团的存在,是国家衰落的重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中国成功实现改革发展稳定背后的核心政治密码。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这一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根本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政治威望和组织能力,依靠遍布各行各业的486.4万个基层党组织和9514.8万名党员,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和力量,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着共同目标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始终围绕着一个没有任何特殊利益的政治核心运行,始终围绕着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展开,始终围绕着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前进。

  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仅鼓励大胆探索,允许摸着石头过河,推动各种民主实践与试验,而且更能够在此基础上强化共识凝聚,确保社会主义改革方向不动摇,确保宏观的战略规划、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等具体民主制度,能够寻求全社会意愿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不断实现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谐稳定与活力兼具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平稳有序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国家,治理难度举世罕见,发展民主要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真谛,也是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最根本要求、最现实选择。在实践探索中,中国坚持将快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目标同保障人民广泛社会权利和不断激发社会活力的目标相结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新民主的制度、法治保障形式,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致力于追求更加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高质量民主,有利于确保和谐稳定与活力兼具。如何充分发挥民主和集中的双重制度优势、如何统筹协调民主和集中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的方向和质量。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突出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各国家机关是一个统一整体,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协作,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克服了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等不良现象,避免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行稳致远的关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饱含“和”的智慧,强调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坚信社会安定团结是保障和促进民主权利发展的必要条件。活力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促进和保障民主权利是为激发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但活力既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是凌乱无章,唯有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民主政治才会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在构建和维护和谐有序社会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扬民主、激发社会活力,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建设的主旋律。一部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赋予人民广泛民主权利的历史,也是一部构建和谐稳定与活力兼具的新中国的历史。

  (作者: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当代中国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许华卿

  

标签 -
网站编辑 - 陈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