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宣部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来自基层的8位理论宣讲先进代表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发生在基层鲜活感人的理论宣讲故事,对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具有启示作用。现集中刊发,以飨读者。
用心用情讲述红色记忆
◎ 朱 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如何深入挖掘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使深藏在博物馆、档案室、书本里的革命故事、英雄事迹在新时代活起来、热起来,一直是我们纪录片从业人员思考的问题。我们深切感到,革命文化有天然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的宣传宣讲优势,而理论宣讲微视频恰恰是一个能够很好实现转化创新的载体形式。
在我们党迎来百年华诞、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时,我们山东广播电视台接到了山东省委宣传部出的题目,让我们用微视频的方式讲述《“识字班”的故事》。这项任务有三个独特:采取一种独特方式——微视频宣讲,聚焦一个独特群体——“识字班”,展现一种独特精神——沂蒙精神。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也是探索理论宣讲跨界创新的一次难得机会。
什么是“识字班”?“识字班”是当年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普及文化和组织群众而开展的一种群众教育活动。因为参加的多是未婚年轻姑娘,所以后来“识字班”也就成了老区人民对未婚年轻姑娘的昵称。现在的人们早就不用这个称呼了,但对革命老区的群众而言,一说起“识字班”,就一下子把人们的记忆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建起战地托儿所、抚养八路军孩子的张淑贞,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扛着门板架“人桥”的32位“识字班”姐妹,“谁第一个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摊煎饼、做军鞋的“沂蒙六姐妹”……当年的“识字班”,用她们温柔而坚韧的力量,诠释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在沂蒙山区,每推开一扇门,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一次次的震撼和感动中,我们团队深深感悟到沂蒙精神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永恒课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功密码。
采访拍摄回来后,“识字班”的故事深深印在我们脑海中,带着感动和震撼,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和之前拍摄的素材,仔细地选择每一幅历史图片和每一段视频。这一过程又是一次精神洗礼。当我们最后把《沂蒙山小调》的音乐加上、一起看成片的时候,团队的所有人几乎都红了眼眶。
视频推出后前三天播放量就超过20万人次,在受众中引发强烈反响。有观众留言说:“我是临沂人,被‘识字班’感动,向‘识字班’学习,要做新时代的‘识字班’。”“看了这个片子,感受到了沂蒙精神的伟大和沂蒙人民为革命作出的贡献。”还有观众留言:“短片朴实而又亲切感人,希望多做一些这样有故事、有感染力的红色题材的短片。”
短短的微视频,是沂蒙精神的宣讲,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推进理论大众化的一次成功探索。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数鲜活感人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挖掘出来、升华出来、讲述出来,就是我们做好理论宣讲、理论大众化的最佳途径。用短小精悍的视频把红色故事、党史故事、理论故事呈现出来,符合基层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接受习惯,是开展宣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我们将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作者:山东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导演)
讲好英模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 王雳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传承革命精神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轻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山西省委宣传部、省委讲师团从全省遴选具有代表性的英烈英模家属,成立山西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开展“坚定不移跟党走 革命精神永相传”主题宣讲。宣讲团成立以来,走遍了全省11个市,走进了机关、企业、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宣讲团成员中,有76岁的白发老人,有20岁出头的“90后”。讲述的人物包含了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烈士、在脱贫攻坚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英模等。他们的事迹浓缩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山西英烈英模的高尚精神和宝贵品质。
宣讲团中有一位50岁的农民大姐,她叫郭爱贞,她的丈夫去年倒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因为过度悲伤,郭大姐咬伤了自己的舌头,一直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第一次试讲时她泣不成声,几乎瘫坐在地上,但郭大姐仍然强烈要求继续讲下去,她一遍一遍在家反复练习。郭大姐靠着坚定的意志和对丈夫的爱,将丈夫的事迹讲遍了三晋大地,感动了很多人。她现在很坚强,每次出门宣讲时,她都微笑对丈夫的照片说,我去讲你的故事了。
宣讲团成员刘军祥是烈士刘胡兰的侄子。他讲述了许多刘胡兰牺牲时鲜为人知的细节。当年,刽子手看刘胡兰年龄小,就在她脖子上放了一些谷草,想减轻铡刀切下去的痛苦,但宁死不屈的刘胡兰,拿起谷草扔到一旁,便毅然走向铡刀。这些细节,让很多听众为之动容。
截至目前,有超过百万人通过各种媒介听到了我们的宣讲。2021年6月,我们走进高校,通过网络直播向全省80多所高校师生宣讲,听老师们说,每一个会场都异常安静,同学们默默地听着,感动着。随后我们参加了山西大学的主题班会。一位大学生含着热泪说:“每一位先烈都是一座精神的灯塔,他们不是无情,而是选择了忠诚与豪情;不是无爱,而是选择了牺牲与大爱。他们的奋斗精神融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精神长河、百年精神谱系,人民会永远记得,我们青年人更要永远记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山西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铭记英烈英模们的遗愿,始终围绕“坚定不移跟党走 革命精神永相传”这个主题,继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烈英模的故事,为传承红色基因贡献力量。
(作者:山西潞安集团寺家庄公司选煤管理部一级科员)
从精神传承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
◎ 李 军
我是一名在核工业研发设计战线上工作了22年的工程师。我用三个关键词讲述我心中的核工业。
第一个词是“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他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核工业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从戈壁荒漠到深山峡谷,留下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奋斗足迹,孕育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谱写了不朽的核工业精神颂歌。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重温钱三强、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于敏等老一辈核工业人的铮铮誓言,依然那么令人激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因国家的一声召唤,他们便无怨无悔,走入“无人区”,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伴,为了家与国的承诺,用心血和智慧创造了“两弹一艇”历史成就。2021年,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被追授为“时代楷模”,他为祖国核动力事业“深潜”了一辈子。这一个个闪耀着精神光辉的名字,镌刻在中国核工业的历史丰碑上。他们用热血点燃生命之光,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励核工业人接续奋斗,砥砺前行。
第二个词是“火种”。“我们能够自己研制出‘两弹一艇’,为什么就不能自主研制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站?”这份“不甘”成为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火种”。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几代核工业人青丝变白发,让这片全新的领域从筚路蓝缕到星光璀璨,打造出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华龙一号”。作为华龙团队的一员,我见证了它的光荣与梦想,更亲历了艰辛与挫败。福岛核事故使已经努力研发了12年的CP1000核电技术不得不暂停,团队背水一战,瞄准国际最高的安全标准,从“单层安全壳”到“双层安全壳”,创新性提出“能动+非能动”的理念,最终成就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扬名国际。
核电站的设计建造涉及上千个系统,仅设计图纸就数十万张,每更改一个数据,牵一发而动全身,都可能意味着需要重新进行一轮分析计算,革命性突破背后是又一轮日复一日“坐冷板凳”。这些核工业人正是抱着心中的那份“不甘”,勇于突破舒适区,才成就了中国创造的新名片。
第三个词是“传承”。六十多载漫漫征途的背后,是核铸强国梦的理想与情怀,是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志气与骨气。核工业是一座“精神富矿”,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每一名核工业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庆祝建党百年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全国巡回宣讲,共宣讲50余场,3万多观众现场听讲,百万余人次观看直播。一名核工业新员工在看完宣讲后说,初识核工业,它带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充满着神秘感;再识核工业,它的容颜让人热泪盈眶,壮志满怀。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新一代核工业人将从党史、核工业发展历程中感悟初心使命,从精神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推动中国核事业的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作者: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倾情讲党史 永远感党恩
◎ 王明林
我今年85岁,是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沈家营社区的一名退休干部。我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我小时候缺衣少食,没书读,经历过哥哥被抓壮丁、父母被地主毒打、母亲因此致残等惨痛遭遇。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全家的命运才彻底改变,开始过上好日子。人民政府给我家分了田,盖了房,我也有机会上学了。我初中三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人民政府资助的。1996年退休后,我把对党的感恩之情、忠诚之心转化为系统全面学习党史的行动,做读书笔记40多本。在学党史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怎么把所学、所悟分享给更多的人。2005年,我开始加入宣讲党史的队伍中,先后参加了黄石市百姓宣讲团、老兵宣讲团,只要有机会,不管多远多累我都要去讲。16年来,我到部队、机关、学校、社区和农村,义务宣讲党史270多场。学党史、讲党史成了我最大的精神寄托,学党史、讲党史让我忘记了我是一个退休的老人。我觉得,在党史学习、宣讲中我还正青春!
学党史、讲党史,对我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老人来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为查阅党史资料,我成了新华书店的常客,一泡就是一整天。不分昼夜,长期阅读,伏案笔耕,我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腰椎病,为了不耽误整理党史资料,我就上午到诊所做理疗,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来整理。近年来,我整理出来100多万字的党史资料。为了及时领会中央精神,保证党史宣讲准确无误,随时查阅党史知识,我这个老头子硬是学会了上网。我常说,我要用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精神来学党史、讲党史。只要是有需要,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室内室外,无论晴天雨天,无论城区农村,我都义无反顾到场宣讲,从不收取报酬。虽然苦点累点,但我的精神世界无比充盈。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这些年,我在收集党史知识、整理党史笔记的过程中,带动老战友、老党员、老同事、老邻居一起学。在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我学党史、讲党史有了一点“名气”,大家都叫我“党史爷爷”。让我欣慰的是,王明林党史宣讲队、王明林志愿服务队、王明林红色先锋服务队等团队在黄石陆续组建;“中国好人”吕东等一批先进典型、高维章等一批“银发党员”、胡媛媛等一批青年党员也加入到了学党史、讲党史的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让我们看清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将初心融进灵魂,把使命扛在肩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老马奋蹄,余热生辉,把党史继续讲下去。
(作者: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沈家营社区公交小区第三网格党支部书记)
小队员变身大角色
◎ 张如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增强边疆各民族儿童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组建“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让孩子们主动学党史、讲党史、传精神。蒙自市凤凰小学7岁的陈彬冉同学看到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说:“我爸爸是蒙自市‘蒙小青’新时代理论宣讲队的成员,我想像爸爸一样,为大家讲革命先辈的故事。”蒙自市第一小学马子能同学的祖爷爷、祖外公都曾经从事过地下党工作,在家风的影响下,马子能从小就喜欢看红色电影,为把祖辈的革命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他也成了“红色小蜜蜂”的一员。就这样,一支由15个民族、平均年龄10岁、240余名少先队员组成的“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迅速集结起来。
“红色小蜜蜂”组建起来后,我们开展“直观式、情景式、体验式”训练,邀请抗战老兵、党史专家给孩子们讲故事,带孩子们到红河革命军事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地体验,让他们心中有党、眼中有光、脚下有路。采用1个“小蜜蜂”带动至少2名家庭成员,再带动一群社区义工、小区群众、青年志愿者的“1+2+N”模式,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红色小蜜蜂”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上讲台一起讲党史,和当地群众一起唱红歌,以孩子带动孩子、带动家庭、带动成年人,成为全市各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力量。
人民群众在哪里,“红色小蜜蜂”就活跃在哪里。在红色教育基地,“童言童语”让孩子们听懂了一个个宣传抗日救国、谋求民族解放的革命烈士故事;在小区,和爷爷奶奶一起唱革命歌曲,回忆峥嵘岁月,围观的叔叔、阿姨们也情不自禁成为宣讲活动的参与者;在民族村寨,少数民族队员用普通话和少数民族语两种语言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播撒下一粒粒“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种子;在中小学校,每天上午广播站都会准时响起“红色小蜜蜂”的声音,他们播报“国家事”、讲好“文明事”、讲活“模范事”。目前,“红色小蜜蜂”已开展面对面宣讲200余场次、广播宣讲1500余次,覆盖2.5万户家庭,受众10万余人次,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少小宣讲员说,长大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努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小宣讲员王雪萌在讲完外曾祖父做地下交通员的故事后,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做新时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小朋友的宣讲,也影响到了大人们。小宣讲员马兰说,新寨村的叔叔婶婶们可喜欢听他们讲故事了,为了让叔叔婶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撒娇地说,“婶婶们,想让我们经常来讲红色故事,那就要把家里家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以后,孩子们每次去,叔叔婶婶们家里家外都是亮亮堂堂、干干净净的……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乡村、社区、学校、工厂等地上演着,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正无声地浸润着这片红土地。孩子们脚踏在祖国的大地上,浸润在爱国主义的光辉中,向着国旗,用坚定的声音回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作者: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红色小蜜蜂”志愿宣讲队指导老师)
一线为民 边干边讲
◎ 韩 艳
如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耳入脑入心?2012年,我们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成立“一线为民”理论宣讲团,用“讲”和“干”两个字,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第一,讲在一线,做到“入人心”。宣讲工作是群众工作,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最终是要往心里做。前段时间,随着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合肥有一条路刷爆了朋友圈,那就是以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命名的延乔路。我们及时组织青少年在延乔路拍摄视频,把对党的感情、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感恩,用歌声表达出来。“这盛世如你所愿,我要唱给你听!”这一唱,就唱上了热搜,也唱进了大家心里。
合肥还有一条长江路,被誉为“安徽第一路”。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把长江路等历史地标串联成宣讲路线,边走边讲,让群众感受共产党的百年初心。辖区马奶奶跟随宣讲员走到这里时,不禁热泪盈眶。1958年,毛主席曾在此接见群众,她正是亲历者。“那天下着雨,长江路两旁挤满了人,毛主席身穿灰色衣服,微笑着同我们打招呼。我站在那儿根本不敢眨眼,生怕少看了一眼。”听着马奶奶的深情回忆,同行人无不为之动容。
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用小场景展现大情怀,像这样的宣讲,我们还要更多开展。
第二,干在一线,做到“出实效”。解决思想问题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讲理论要和办实事相统一。说完“两条路”,我再说说“两汪水”。一次,我们在小区宣讲时,发现9号楼的陶大叔提前离场,细问下才得知,他家住在高层,二次供水水压不足、水量较小,他要提前回家储水做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多方联系、筹措资金,实施改造。现在,陶大叔家的水龙头从“滴滴答”变成“哗啦啦”,他也从宣讲课堂的“陶跑跑”成为“坐坐好”。
宣讲不仅为群众送上惠民大礼包,也助力区域大发展。2019年,国家大科学装置集中区项目落户合肥水源地附近。为保障项目征迁建设,党员干部与草根宣讲员“两两搭配”、上门入户,宣讲国家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决策部署,耐心给村民算经济账、环境账,争取支持,最终提前完成征迁建设任务。如今,当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最美科研圣地”,水更清了,天更蓝了,产业升级了,群众的口袋也鼓起来了。
“两条路”通往群众心里,“两汪水”滋润群众心田。9年间,从每月10日下午370名党员干部进驻村居开展宣讲,到党的十九大后近万名专兼职宣讲员先后加入队伍,庐阳宣讲力量由弱到强,阵地由少到多,形式由单一到多样,党的创新理论源源不断送往群众家中,一大批群众关切的问题得到解决,“一线为民”理论宣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作者: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青年宣讲 宣讲青年
◎ 周月亭
2019年,中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的意见》,团中央第一时间行动,着眼提升青年理论武装工作实效性,在全团探索实施了“青年讲师团”计划,分团中央、省级团委、地市级团委三级,组建了一支2万人规模的理论“轻骑兵”。两年来,广泛开展报告会、分享会、在线宣讲等各类宣讲活动40余万场,累计覆盖青少年超过1.1亿人次。
一是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这是讲师团最核心的职责和使命。各级讲师团成员坚持用坚定执着的信念、亲切轻松的语言、面对面的互动,深入浅出地为青少年解读党的理论,讲述党的故事和在党的培养下矢志奋斗的青春故事。讲师团宣讲时,青少年围拢在讲师身边提问、合影签名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青少年表示这才是自己应该追的“星”。
二是坚持把政治立场最坚定、理论素养最扎实、宣讲能力最优秀的讲师遴选出来。他们战斗在理论武装第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域、服务青少年最前沿,既要“引人注目”,又要“指向引路”;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对青少年群体的特点有深入的实践研究。我们定期从多角度、全方位对讲师进行理论知识和宣讲能力培训,目前已实现对2万余名讲师的培训全覆盖。
三是在党委讲师团和团中央青年讲师团的示范带动下,各地结合实际组建青年讲师团,采取小分队、轻骑兵等形式,超过1000支宣讲小队深入到工厂车间、校园讲堂、农家院落广泛开展宣讲活动,部分地区将工作触角下沉到县乡,形成了多点开花、广泛覆盖的生动局面。重庆市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分队,打造100个“红色故事宣讲示范岗”站点,开发4条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走进青少年开展宣讲。西藏组建4个青年宣讲小组,前往7市地23个县区、深入54个基层单位开展宣讲,覆盖各类青少年群体1.3万人。
四是运用网络新媒体、搭建立体平台,不断裂变理论传播能量。建设团中央青年讲师团管理H5平台,实现讲师实时管理;坚持每场示范宣讲都进行网络直播、转播;打造知识型“网红”课程和TED演讲模式,制作《青年讲师谈》、《岳辩岳明》等100余个短视频产品,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广西制作“金牌青年讲师说”节目,录制《坚定信仰 永远跟党走》等10期金牌课程,纵深扩大宣讲影响力。江西采取“青年宣讲+情景教学+网络直播”的形式,为青年量身打造网络学习课堂。
青年讲师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就是宣讲,如何让“传统”宣讲焕发“青春活力”,是我们实践中最关注的问题。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行为特点的青少年群体,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根据讲师自身优势设计宣讲内容,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事例、最生动的解析,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引导。坚持通过“组织化+网络化”,让宣讲与青少年实时共享。发挥团、队广泛覆盖的组织优势,用好全团6.9亿“粉丝”的网络新媒体优势,深入全团300多万个支部,解决青少年群体大、覆盖难的问题,把宣讲活动融入组织生活,并运用直播、创意短视频等,形成了线上线下、资源共享的生动局面。
(作者: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处四级调研员)
守护精神家园 播撒希望种子
◎ 萨伊普加玛丽·穆海拜提
我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一名“90后”基层理论宣讲员。2005年金秋,我考上新疆高中班,有机会去首都北京上学了,我激动得整晚睡不着。在北京读高中的几年,学校领导、老师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我们,关心关怀无处不在、无微不至。我那时就立下志愿,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回报家乡。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和田,如愿成为一名基层理论宣讲员。我把我的经历、我的心里话讲给乡亲们听,让乡亲们知道,生在伟大的祖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是何其幸运。记得2020年10月,我在洛浦县多鲁乡博格拉库木村宣讲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宣讲结束后,村民艾比拜·阿卜杜合力力紧紧握住我的手哽咽地说:“我当初怎么那么傻,我原本可以过上和你一样幸福的生活,都是宗教极端思想害了我,毁了我的家庭。”经过交谈得知,艾比拜也曾经是新疆高中班学生,后考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她本应有美好的前程,但她受极端思想蛊惑,花样年华走上了歧途。大二时,她不听学校、同学劝说,放弃学业回到家乡早早结婚,丈夫因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判刑入狱。她说:“我经常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乡亲们听,教育引导年轻人以我为戒,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我从她的脸上看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宣讲工作很苦、很累,但是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2021年5月30日,我突然接到赴外省宣讲的通知。我心里十分纠结,女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常生病住院。我收拾行李时,5岁的女儿正发着高烧,哭着对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走?爸爸上班,我一个人在家害怕。”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了。这时,父亲对我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来带。宣讲是大事,家里的事是小事。现在新疆的各级干部,哪一个不是没日没夜地干?只有新疆完全稳定了,我们才会有好生活,孩子们才会有好未来。”45天的宣讲中我跑了12个省市,最多一天乘车500多公里,跑了6个地方。讲完最后一场,我的嗓子哑得发不出声了。
这几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5年没有暴恐案件发生,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中非常安全的地方;过去破旧的土坯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柏油路、铁路修到家门口,毛驴车早已换成了电动车,不少人家还有小轿车……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坚中之坚“三区三州”之一的和田,去年也脱贫了,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次宣讲很多乡亲早早赶过来,满脸期待地认真听着、记录着,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宣讲结束后,他们自发跳起麦西来甫、唱起歌,感恩党的关怀,欢庆火红的生活:“什么亚克西?什么亚克西?党中央的政策亚克西。什么亚克西?什么亚克西?乡村振兴亚克西。住上新建的安居房呀,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病有所医有保障呀,满满的幸福暖人间……”
我的成长小故事如同新疆发展大故事,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以及全国各族兄弟姐妹对新疆无私支援的结果。我们一定会把感恩化作动力,努力工作,让党的声音传遍天山南北,各族人民一起努力,让家乡更美、生活更好!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委讲师团宣讲员)
责任编辑:陈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