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希望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他勉励广大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要求鲜明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新发展,寄托了大党大国人民领袖在踏上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殷切期待。我们要用心用情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寄望之深、教导之切、嘱托之重,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重大政治意义和深远战略考量,心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自觉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一、深刻学习领会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伟大事业绵延赓续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工作和青年一代,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做好党的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当代青年要“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思想性、引领性和指导性。
必须从政治高度理解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大意义。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从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看待青年、要求青年、培养青年,始终把青年看作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要要求,以更宽广的格局、更宏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当代青年个人的选择追求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统一起来。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归根结底就是把广大青年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凝聚到党的事业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首先要回答的是“开什么路”“闯什么业”“做谁的先锋闯将”问题,这不仅仅关乎青年个人奋斗成才,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青年一代不光要走好个人的人生之路,更要把个人成长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新路、闯新业,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当先锋、做闯将。
必须从历史维度理解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大意义。我们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既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所证实。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青年都担负起历史责任,创造了辉煌业绩,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贡献了青春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要要求,与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连续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深刻揭示了时代赋予当代青年新的光荣使命和千钧重担。站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将历史性地落在新一代青年肩上,当代青年要勇敢肩负起历史重任,努力跑出最好成绩。
必须从现实向度理解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各种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必须持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正在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重要要求,既符合我们党对青年一以贯之的信任信赖,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向和现实针对,对当代青年寄予特殊期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到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敢闯敢试、敢破敢立的精神,更加需要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闯无人区”的先锋、闯将。青年之所以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就在于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特别是当代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视野格局开阔、自信自强、勇于创造,最应该做在时代潮头搏击风浪的弄潮儿。“人生能有几回搏”,当代青年要能够挑大梁、唱主角、担重任,以蓬勃向上的生气、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开出新路子、闯出新局面。
二、准确理解把握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这些重要要求,涵盖青年一代理想信念、能力素质、品格修为等各个方面,体现了对青年成长规律的深邃洞察和深刻把握,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方法指引,指明了现实路径。这些重要要求共同构成了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丰富内涵和核心特征,揭示了青年一代成长成为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必由之路。
必须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立身之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百年党史最重要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目光投向了青年,就得到了青年一代的衷心拥护和矢志追随。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把最美的青春献给党,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仍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一百年来,中国青年所肩负的一切历史使命、完成的一切历史任务,创造的一切历史业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历史已经证明还将继续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才能为国家、为民族闯出新路、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必须坚持“两个确立”、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
必须把理想远大、信念坚定作为政治之魂。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创新活力、实干毅力。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多元思潮的喧嚣激荡、社会现象的鱼龙混杂、个人成长的彷徨疑惑,有了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主心骨”,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就能自信从容、行稳致远,就能让人生理想在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得到升华。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青年一代只有真正让对党的信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始终铸牢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必须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用信仰、信念、信心照亮奋斗之路,经得起各种风浪险阻的考验,为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信心百倍、百折不挠。
必须把本领高强、勇于创新作为成事之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问题、新情况,青年一代必须摒弃一切不思进取、耽于安逸的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矢志创新创造,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和勇气,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努力成为开拓创新的主力军,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学得一身真本领,拿出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引领时代的壮志豪情,以青春的能动力、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必须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锻造之道。青年一代敢不敢斗争、善不善斗争,事关重大、事关长远。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一代只有在与困难角力、与阻力对垒中才能真正锻炼成长起来,只有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斗争面前敢于较真、敢于亮剑,才能锤炼出顽强的斗争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刻站得出、冲得上,真正成为让党放心的接班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必须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做到不信邪、不怕鬼、骨头硬,在大风大浪甚至惊涛骇浪中历练成长,越是艰险越向前、斗罢坎坷再出发。
必须把脚踏实地、永久奋斗作为终身之志。青春只有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才能真正绽放绚丽之花。“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代青年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埋头苦干,不怕苦、不畏难,不退缩,拿出“干”字当头的精气神,以忠实、扎实、踏实、务实的优良作风和进取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必须发扬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实干托举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三、全面贯彻落实培养开路先锋、事业闯将的根本遵循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使命,又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重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源源不断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一大批先锋分子”。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提出培养开路先锋、事业闯将,这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和亲切关怀。我们一定牢记嘱托、砥砺奋进,举旗帜、铸灵魂、走新路、育新人,在培养造就开路先锋、事业闯将上走在前列、做好示范,坚决做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
突出理论武装,思想淬炼“培根铸魂”。只有在理论上清醒,才能在政治上坚定,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才能够深远持久,笃行不怠,才能在风浪险阻的考验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始终心明眼亮。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铸牢青年一代的信念信仰之基,教育引导青年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明方向、找方法、寻答案,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以观察社会、观察世界,从而廓清思想认识、坚定理想意志,把理论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不断增强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加快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努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楷模、育人模范、研究行家、传播信使、实践标兵,进一步推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奋力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的高地。
赓续精神血脉,红色基因“启智润心”。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精神血脉不能割断、红色基因必须传承,这也是支撑一代代青年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今天的事业是昨天事业的延续,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青年一代能够从百年党史中收获启迪,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进行到底,在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的代代相传中续写新的辉煌、创造新的光荣。要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引导青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中国人民大学由党缔造、听党指挥、为党育人,具有光荣的红色血脉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我们一定传承好、发扬好这一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守好党的这块重要阵地,牢牢树立“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激励广大师生自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培育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抓好实践锻炼,大风大浪“强筋壮骨”。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好钢都是通过千锤百炼打磨出来的,青年人也是在摸爬滚打、层层历练中锻炼成长起来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归根结底是干出来的,要在干事担事、扛责尽责、创新创造中体现。青年一代普遍受教育程度高,但阅历简单,社会经验相对缺乏,最需要在改革开放第一线、生产生活最前沿去压压“担子”,在基层一线直面实际问题和复杂情况中成熟思维、砥砺品格、练就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宽肩膀”。青年人要在实践中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弥补知识弱项和能力短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最生动、最鲜活的实践课堂,越是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创造条件让青年一代去经风雨、见世面、壮精骨,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中国人民大学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早在延安时期就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三大办学原则之首,建校以来始终把社会实践教育作为办学治校的优良传统和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我们要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思政课”、讲好“党课”,教育引导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加强教育引导,严管厚爱“修枝剪叶”。培养开路先锋和事业闯将,就是要鼓励青年人敢于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挫折,也可能会失误、犯错。要做好青年一代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满腔热忱教育引导青年,鼓励他们探索尝试,保护他们的闯劲和拼劲,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把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青春热情激发出来。对敢拼敢闯的青年人,一方面要允许试错,多一些包容理解,少一些挑剔苛责,营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让青年敢闯、能闯、善闯。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要帮助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纠偏,在青年一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拔节孕穗期”,做好“培土”“浇水”“施肥”“打药”“整枝”的工作,帮助他们更好成长成为参天大树和栋梁之才。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把育人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引导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培养一大批“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薛 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