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来源:《红旗文稿》2022/12 作者:刘仓 2022-06-27 10:42:4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命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坚持理论创新”经验中也阐述了“两个结合”这一命题。其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命题,是百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总结,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厚的生成逻辑、深远的时代价值和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

  从历史逻辑来看。“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重要线索。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用中国思想、中国话语阐释中国革命、建设的基本问题,如用“愚公移山”说明革命任务;借用“正名”阐释革命道理;把“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等等。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小康”社会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从理论逻辑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阐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指明方向。1943年5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文化建设方针。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坚持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有机结合,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

  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处理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是中国共产党谋划工作的出发点。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和合作将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面对世界大变革、大变动、大调整和全球性问题,人类向何处去?面对世界不同文明碰撞与冲突、融合与交汇,各国文明和中华文明向何处去?等等,回答这些时代之问、人民之问,都要向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比如,面对贫富差距、物欲无度、个人与自然紧张等全球性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等等,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智慧。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延伸,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意义

  “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原则,反映了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规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新高度,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自信自强思想根基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基因和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1943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自信自强思想根基的需要。

  进一步指明了中国道路和中华文化根本方向的需要。“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进一步回答了中国道路和中华文化的方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一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需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标记和形象。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中华文明也曾因西方列强入侵而蒙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和中华文明交流融汇,使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发扬光大,使古老中华文明复兴看到了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角度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表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几个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两个结合”聚焦的重大时代课题。就“第二个结合”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两个大局”,在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领域,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批判地继承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也是进一步推进“两个结合”的行动指南。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向。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其次,要把“两个结合”有机贯通起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好“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而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最后,坚持“两个结合”,要警惕教条主义、复古主义、实用主义等错误倾向。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搞全盘接受、食古不化。即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会打上时代、历史等烙印,需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原则和指针。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许华卿

标签 -
网站编辑 - 王寅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77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