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度重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创造的辉煌文明,面向新时代伟大实践的需要,多次强调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国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中华文明就是中国人的“根”和“魂”,正是对中华文明“根”和“魂”的守正,使中华民族度过了苦难和曲折、创造了传奇和辉煌、延续了精神和血脉。新时代面对新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艰巨历史任务,面临错综复杂、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与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和挑战,中国人更加需要守“根”铸“魂”,增强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一、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更加需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历史总是把伟大的实践赋予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实践也总是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需要更加坚定的志气、更加坚强的骨气、更加坚实的底气。新时代接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完成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任务等伟大实践,都需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书写和创造的,主要形成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和农业性社会中,在本质上带有农业社会的文化特性,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超越了封建社会,也完全超越了资本主义社会,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事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源头活水,先后创造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的文化创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源头活水,是把二者紧密结合的理论结晶,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接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然性前提。
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需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浴血奋战、锐意进取,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续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创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完成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新时代我们党和人民最重要的历史任务。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政治清醒为我们指出了完成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必然要面对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世界秩序和国际格局的大变革大调整,国内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永远在路上的全面从严治党等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都要求我们在完成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新征程上,必须善于从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发展和理论创新中,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辉煌的文明创造中,汲取理论智慧、看到实践力量,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充分自信和高度自豪,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必须增强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统一性,决定了每个人既是他的社会关系创造者,也被他的社会关系所创造,文明作为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塑造着属于它的人的特性。作为中华文明的创造者,中国人的品质和特性也是中华文明塑造的,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就必须增强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
对中华文明深度认同是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思想前提。思想是行为的前提,行为是思想的体现,人类行为与思想内在的统一性,揭示任何彻底的行动都必须以思想上的深刻认同和高度自觉为前提,没有思想上认同的前提,行动必然是被动的,没有思想上自觉的前提,行动必然是自在的。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是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中形成的,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性格与品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深层本质上就是对中华民族性格与品质的自豪,对中华文明优秀特质及其历史贡献的认同,蕴含着对中华文明深度认同的必然性前提。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天下情怀,崇高气节、高尚情操,都离不开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离不开中华文明的深厚滋养。我们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实现的理论创造、形成的建党精神、书写的精神谱系,反映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体现着对中华文明深度认同、把中华文明作为丰富资源的思想前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所拥有的百折不挠、发愤图强、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充分说明了深度认同中华文明,在思想上对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前提性意义。
对中华文明深度认同是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历史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历史和现实的辩证法揭示,现实生活中一切观念和理论的形成,固然是源于产生它的那个时期的实际需要,但也都是以过去的整个发展和历史为基础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绵延不断、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又孕育砥砺中国人民战胜了苦难和曲折,创造了伟大和辉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历史,特别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民族复兴中,以不怕牺牲、勇于奋斗,坚定信仰、自信自强的精神书写的伟大历史,充分说明了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极端重要性。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只有对中华文明深度认同,才能为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必要的历史前提。
对中华文明深度认同是增强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精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人民在书写创造中华文明的悠远历程中,也塑建确立了具有深厚内涵和重要价值的中国精神。“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卓越的英雄气概,“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民追求真理的勇气。历史总是在不断继承和超越的统一中向前发展的,它不仅把历史提供的生产力等作为必需的物质前提,也把在历史中形成的社会心理、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作为必然的精神前提,深度认同人们在以往历史中所创造的文明。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书写做中国人志气、骨气、底气的新实践新精神,就要有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善于把中国人民赓续创造的伟大精神,特别是我们党在弘扬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中,铸就的革命精神、构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作为重要基础。
三、增强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必须对中华文明有深刻的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需要有对中华文明的深刻认识,特别是要有对中华文明的优秀品质、历史作用、重大贡献,以及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意义的深刻认识。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优秀品质。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由于生产生活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众多各具特色、互有不同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人类文明体系构成中最具特色而少有绵延至今的文明形态,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优秀品质。如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天道人伦和谐统一的宇宙观,既尊重参差多态、各美其美又注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天下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主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社会观,追求大义、崇尚奉献、尊老爱幼、讲求仁爱的道德观等,都是中华文明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这些优秀品质延续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砥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我们形成对中华文明的深度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作用。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和中国人民能够守正创新的精神滋养。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使我们能够以宽广的胸怀理解接纳不同的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汲取其他文明的创造和智慧,不断革故鼎新、持续焕发中华文明的新生命力。向往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卓越的志气,铸牢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信仰和远大理想,虽历经风霜而能坚守初心、踔厉前行。宁死不屈的坚贞骨气,为中国人民在经历的苦难岁月中,不怕流血牺牲、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斗争、顽强拼搏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优秀品质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苦难,砥砺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为中国社会的永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确立了精神前提。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明构成体系中最连绵不断、辉煌璀璨的中华文明,其自身取得的卓越成就,就是对人类文明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同时,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情怀和追求,也使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智慧,这些影响和智慧既包括科学技术的重要发明、也包括哲学文化的深刻思想,既有社会治理的制度创造、又有文学艺术的成果传播。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变革,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大陆,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我们确立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开辟了崭新道路。今天我们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再次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发展事业的重要贡献者。
深刻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的重要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我们党在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创建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明创造。作为迄今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实践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实现自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必须在开放包容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深度的自我认同中认识到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汲取中华文明的丰厚滋养。比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文化基因,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作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省要求与革新追求,对不断奋斗创新实践的内在意义;“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天下观和人类情怀,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远影响等,都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意义,澄明了中华文明对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及其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薛 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