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对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安徽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安徽“三农”工作的亲切关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的精髓要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应有贡献。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和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饱含着大国领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念兹在兹的忧患意识,对抓好粮食生产的殷殷期盼,对保障种粮农民种粮收益的真情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展现了深邃的战略思维、宏阔的历史视野、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世界眼光,为我们做好粮食安全各项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要把握好端牢饭碗、首要任务、党政同责这三个关键词。
“端牢饭碗”,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的十九大后,2018年9月,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到黑龙江考察,再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地方考察、召开相关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粮食生产、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首要任务”,就是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头等大事。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政同责”,就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再次强调,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表明粮食安全的定位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二、深刻把握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保障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面临新的形势,存在三大影响因素。
耕地资源趋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6亩,人均耕地面积仅相当于澳大利亚(28.56亩)的1/21,加拿大(18.18亩)的1/13,美国(7.05亩)的1/5。耕地质量不高,耕地保护不到位,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占用耕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挤占粮食产能,这些因素均给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
消费结构升级。调查显示,1985年至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口粮消费从人均每年208.35千克减少到110.6千克;年肉类消费从24千克增加到36千克,禽蛋从8.8千克增加到11.5千克。农村居民家庭口粮消费从每年人均257.4千克减少到154.8千克,肉类消费从12千克增加到32.4千克,禽蛋从2千克增加到9.6千克。我国粮、菜、肉比例由过去的8:1:1到现在的4:3:3,主食消费越来越少,肉蛋奶、蔬菜消费越来越多。猪肉耗粮系数是2.55、牛羊肉是2.18、禽肉是2.23,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粮食来发展畜牧水产和蔬菜。预计到2035年,我国的年均粮食需求将由现在的7亿吨增加到8.5亿吨。
粮食进口风险增加。2021年粮食进口总量达到创纪录的1.6亿吨,占我国当年粮食产量的26%、占世界贸易量的40%,粮食进口量越来越大。其中,大豆需进口1亿吨左右,进口依存度超过85%。大宗粮食进口具有极高风险性,有钱不一定能买到,遇到灾害、疫情、战争等突发事件,各国就先捂住自己的“粮袋子”。
面对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扎实做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各项工作,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三、多种粮、种好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安徽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是粮食生产大省,长期以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800亿斤高位,居全国第4位,以占全国4.3%的耕地,生产了全国6%的粮食。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总产344.5亿斤、居全国第3位,较上年增产4.5亿斤,增量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增量的15.6%。安徽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做到“有规划、有计划、有政策、有措施、有行动、有成效”,围绕多种粮、种好粮,重点推进“一个优先、五个落实”六项重点工作。
推动重粮惠粮兴粮政策优先落实,让农民有钱挣、得实惠。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我们推动提高粮食生产政策支持水平,确保粮食生产补贴逐步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一是提高粮食生产财政支持水平。在全面落实中央财政支持粮食生产各项政策基础上,省财政统筹资金新增约11亿元,重点用于300亩以上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标准及管护等。同步要求市县加大对农民从事粮食生产补助力度。二是加强金融保险支粮力度。依托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推行“无感授信、按需授信、随时用信”模式,降低涉粮主体融资成本。对种粮主体10-30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执行担保费率由0.8%降至0.5%。在非产粮大县,支持叠加开展补充性商业保险,省财政按照不超过25%给予保费补贴,市县财政合计补贴比例不低于省财政补贴比例。三是落实粮食生产配套用地。要求各市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等乡村产业发展。
实施稳面积提质量增效益行动,推动多种粮、种好粮。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我们坚决完成每年国家下达安徽的粮食种植面积任务,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发展,增加种粮收益。一是稳定粮食面积产量。每年把粮食种植面积任务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主体和田块,确保粮食面积只增不减,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以上,产能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实施大豆产业振兴计划,到2025年,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统筹好口粮和饲料粮生产,实行青贮饲料审核备案管理。二是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推行“按图索粮”和订单式生产,实现“单种、单收、单储、专用”。到2025年,优质专用粮食面积发展到6800万亩。三是壮大粮食加工业。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粮企业发展初(粗)加工,在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废弃物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增值。到2025年,粮食加工业总产值提高到3500亿元。四是创响“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大力发展粮食类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
实施种粮大户等主体培育行动,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我们加大对各类涉粮主体发展壮大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水平。一是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种粮大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发展成家庭农场,规范提升涉粮农民专业合作社。到2025年,50亩以上种粮大户发展到15万个,涉粮家庭农场发展到10万个,涉粮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4万家左右。二是壮大粮食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集粮食生产、购销、储备、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到2025年,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500家。三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优先将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企业等涉粮主体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每年培育3万人。
实施联农带农服务小农户行动,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我们重点推动规模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带动能力,将种粮小农户带入现代粮食生产轨道。一是培育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种粮大户和涉粮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围绕粮食生产耕种管灌收全过程,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到2025年,涉粮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加到3.2万个,平均服务面积提高到912.5亩。二是推进粮食生产“大托管”。全面推广淮南市农业生产“大托管”经验,带动小农户、生产经营困难农户实现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粮食生产“大托管”覆盖所有产粮大县,托管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三是加强粮食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区域性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到2025年,育秧中心发展到780个,粮食烘干中心发展到800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到1000个。
实施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行动,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机械信息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粮食生产全过程,赋能现代粮食生产。一是推广粮食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开展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到2025年,新培育10个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粮食品种,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二是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支持购置大豆玉米复合播种机等粮食生产亟须短缺机具,以及大马力拖拉机等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三是加快粮食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粮食生产数字化改造升级,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建设无人农场,将安装定位系统、传感器等物联网智能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实施“小田变大田”改革行动,夯实粮食产能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我们在保护好耕地基础上,大规模开展农田建设,促进耕地“量”与“质”双提升。一是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推动农田“小并大、短变长、坡改梯、弯取直”。到2025年,改造面积发展到3000万亩,增加有效耕种面积3%-10%左右。二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面积提高到6250万亩,占比提高到75%;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投入逐步提高到3000元。三是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加快从水源到田间、田间到沟渠的灌排体系建设,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推进农村电网建设,实现所有排灌站、机井用电应通尽通。四是严格耕地保护利用。将国家下达我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到县乡村,落实到图斑地块。建立撂荒地、冬闲田动态监测和恢复种植机制。
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牢记安徽在全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中国粮仓多装安徽粮的荣誉感,始终保持忠诚尽职奋勇争先的状态抓好粮食生产,以安徽粮食的“十九连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王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