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放在重要位置,书中关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论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表达,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人民情怀。
一、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是在国家遭遇内忧外患、民族苦难空前深重的形势下诞生的。党把为人民服务牢牢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把“火种”撒在工农民众之中,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依靠人民群众铜墙铁壁般的拥护,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取得了“星火燎原”的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教育、卫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1.7%、24.5%,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这些鲜活的数据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促进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进一步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二、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必须依靠14亿多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群众决定历史前进方向。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社会发展趋向,代表时代精神,体现社会发展规律。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意愿和要求,必须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无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人心就是力量”这句话,反复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他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肯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动力、新智慧。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全党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应对挑战,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要把广大基层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必须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劳动创造精神,必须让全体劳动人民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必须把机遇留给勇于创新和善于创造的青年群体,必须团结和依靠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开创民族复兴的新天地。
三、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一年比一年过得好”,指出“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持为民造福的政绩观,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政绩的最高裁决者和最佳评判者,“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评选评比、考核表彰,都要注重群众评价,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就是要求我们要善于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就是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真心体验群众的酸甜苦辣,深入了解工作的利弊得失,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点赞”。
(作者: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 寅